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826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强调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答案】(1)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城乡二元社会导致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结构依然存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主要有以下儿个层次:

①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层次是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社会福利,对象是全体国民,是向全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这项制度的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并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②社会医疗保险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层次是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城市职工和居民分属于不同的医疗保障系统。

③医疗救助体系

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国家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建立起了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资金由政府财政提供,让更多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2)医疗保障各层次的作用

①公共卫生服务的防疫、妇幼保健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责任分担则能够使得国民及时的医治疾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③医疗救助是对贫困人口中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一种社会救助,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和谐有重大作用。

(3)建立的必要性

只有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保证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国民的安全感,维护国民的健康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国情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巨大,且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使得建立完全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不现实,而且人们需要也是具有多样性的,国民的需要也并非医疗保险这一个层次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我国要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2. 简述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线索、背景、事件)。

【答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它由非正式制度安排发展到正式制度安排,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促进社会公平以及为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服务,从一种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等交互作用并相互协

调的混合型政策,其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文明的标志。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我们可以将社会保障的整个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慈善事业阶段

这一阶段作为社会保障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社会背景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构成慈善事业时代的三大支柱是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与民间慈善事业。在宗教慈善事业阶段,各种宗教教义多将行善列为基本准则,教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救灾、济贫、施医助药等活动,成为这一时代一些西方国家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并随着宗教影响区域的扩大而扩展到全世界。官办慈善事业是由官方组织却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在西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中国源远流长,如仓储后备制度和以工代贩制度。民间慈善事业阶段主要指民间零星的互助和他助活动,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慈善事业大约是在中世纪以后出现的。

(2)济贫制度阶段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标志,该法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济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首次由官方划定一条贫困线,对需要帮助者提供有限的帮助。在1834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著名的《济贫法修正案》,确立了劣等处置与济贫院规则。自英国济贫法颁布以后,欧洲的许多国家开始纷纷效仿。尽管济贫制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这种立法极不平等并事实上未使济贫制度成为一项固定的、经常性的制度,但由于它是通过法律形式将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显然是一个历史进步。在北美,当时正处于殖民地时代,英国的济贫法很自然的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早期社会救助活动; 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像英国等国家那样颁布专门的济贫法,但仓储后备经过历代统治者的继承与发展,又确实成了一项用于赈灾济贫的常备制度。

(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令为起始标志,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并同时得到发展的体系,于40~50年代进入成熟期,70~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各国又先后进入改革、发展与完善阶段。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①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形成阶段有以下一些特征: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具有强制化、规范化。

②1935年罗斯福当政时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以及据此确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跨了一大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工党政府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西欧、北欧等一些国家也纷纷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很高层次和社会文明进步地象征,在世界上风靡一时,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此后,一些国家基于以往社会保障政策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始思考改革的办

法,从而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与完善的阶段。

3. 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案】贝弗里奇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贝弗里奇报告建议社会保障计划应该包括:社会保险一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 社会救济一一满足居民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自愿保险一一满足那些收人较多的居民的较高的需要。

(2)此报告还提出了六条原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的原则; 保险费标准一致的原则; 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覆盖全体居民并包括他们不同的保障需要; 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贝弗里奇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内容广泛的高福利制度; 法国也在“全国抵抗理事会纲领”的基础上,于1946年实行了新的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

4. 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争论?

【答案】(1)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偏差

一方面与研究者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社会保障走过的历程及其多样化实践的影响。因此可以发现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

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早己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

(2)立足于社会保障本身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于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等,因此,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学科对社会保障间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3)遵循科学规律

各学术领域与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5. 试分析一个政党(国内外均可)的社会保障政策主张。

【答案】政党政治通过议会或控制政府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政策,其对社会保障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美国有两大政党之一的民主党人认为,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社会环境欠佳或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政府应当努力改善环境、提供机会,同时负起照顾人民生活的责任,故设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兴起,政府还应该不断改善社会服务来配合人民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