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幼儿创造性舞蹈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舞蹈; 基础教育; 幼儿舞蹈教育; 创造性舞蹈;

  摘要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根本目标。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协调好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每个人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性格出发,重视个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实现个人的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学龄前的幼儿阶段一般是指幼儿3-6岁的阶段,这一段时期正是幼儿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接受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将为之后的小学、中学以致大学阶段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幼儿教育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其中,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教育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的幼儿舞蹈教育自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发展起来,伴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幼儿舞蹈教育在中国发展迅速。但现今大多数幼儿舞蹈教育者沿用的是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导动作、学生模仿为基本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学生往往学到的只是如何做一些特定的舞蹈动作,而不能很好的理解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幼儿舞蹈教学,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育活动,所以它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培养幼儿舞蹈的兴趣。因此,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方式应该是一种创造性舞蹈教学。创造性舞蹈是一种充分发挥舞蹈者自身的创造性和潜能,完成舞蹈创作和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创造性舞蹈教学,就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核心,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真正成为舞蹈的主体。本研究对幼儿园中幼儿创造性舞蹈教学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发现在现有幼儿园教学活动当中创造性舞蹈教学并没有充分被重视和展开。通过研究发现,要想在幼儿园中开展创造性舞蹈教学,需要转变幼儿舞蹈的教育观念,将以前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幼儿为核心,将教师教、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为辅助、幼儿创编舞蹈为中心的新思路。以幼儿为核心转变教育理念,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在设计课堂和选择舞蹈题材的时候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那些幼儿熟悉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素材。第二点,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教师需要让自己做到情感丰富、热情饱满,再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做到调寓教于乐。第三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努力让幼儿自身能够体会到身边事物的特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动作去模仿和表现。最后,引导幼儿参与舞蹈创编要注意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