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755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产业区

【答案】新产业区是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以本地结网和根植性为特征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中小型企业的综合体。

2. 极化效应

【答案】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3. 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答案】极化效应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产生不利的作用。涓滴效应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产生有利的作用。

4. 区域经济相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已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

5. 接触扩散

【答案】接触扩散是指地理扩散过程是山近及远进行的。源于任一源点的地理扩散都具有距离衰减效应。

6. 朝阳产业

【答案】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技术的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7. 金融地理

【答案】金融地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金融地理学研究金融机构区位、金融空间系统、金融管制的空间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区域影响等。

8. H-O 模型

【答案】H-O 模型也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

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

9. 新贸易理论

【答案】新贸易理论是指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10.国外直接投资

【答案】国外直接投资是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国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简答题

11.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

【答案】(1)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即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切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韦伯为了判断工业受运费指向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即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原料指数大小不同的原料,决定理论上工厂的区位。对于仅一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地,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①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当原料地有多个时,韦伯使用了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

地的最佳区位,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

(2)劳动费指向论

劳动费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劳动力成本指数”的概念,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劳动力成本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决定因素。为此,他又提出了“劳动系数”的概念,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说明劳动费指向性强; 劳动系数小,说明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3)集聚指向论

利用集聚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的基础上,产生第二次偏移。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利益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他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人时,便产生集聚。为了判断集聚的可能性,他提出了加工系数的概念,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大,则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大; 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12.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①横向一体化的概念

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包括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以及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②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①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区别

横向一体化可以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它是企业早期增长的主要方式; 纵向一体化可以给企业带来范围经济,它是企业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地扩张战略。

②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联系

它们是企业增长的主要战略。

13.试述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劳动成本(工资)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大。这种差异成为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

(1)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度就很高; 相反,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其影响则相对较小。

(2)劳动力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也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地区劳动力的质、量都会比其他地区体现出优势,因而对于劳动力需求较高的企业或者产业来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与服务的自动化程度逐步加强,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明显减少。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显现出强劲的活力,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得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替代了劳动力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主要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大城市地区),成为最适合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