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劳动界》
【答案】《劳动界》是中国第一批工人报刊之一,是由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8月15日创办的周刊。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它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还以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为榜样,鼓动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改变受压迫地位斗争。它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自己阶级的信息,促进工人的觉醒。1921年1月,被军阀政府以“煽惑劳动,主张过激”的罪名查禁。它的出版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和下人运动结合,是先进知识分子从事下人运动的良好开端。
2. 《湘江评论》
【答案】《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进步学生报刊之一,是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毛泽东不仅精心编辑这张报纸,还发表政论、述论、杂论将近40篇。该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1919年8月上旬,《湘江评论》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
3. 《益闻录》
【答案】《益闻录》是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办的中文刊物。主编。它以时事新闻为主,每期只有一两篇传教的文章。闻汇报》,每周出两期,1899年第100期起简称《汇报》,1879年3月16日创刊,初为半月刊,后改周刊,李林1898年8月17日与《格致新报》合并,改名《格致益并分别出版每周两期的《时事汇录》和每周一期的《科学杂志》。在政治倾向上。它公开维护法国殖民利益。1912年改出《圣教杂志》。
4. 《红星报》
【答案】《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由红军总政治部主持出版,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3年5月后,邓小平任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陆定一接任主编。该报铅印4开,初定为五日刊,实际有时两天出一期,有时半月出一期,还出过“号外’夕,一度出过32开本小册子。1933年增出《红星副刊》,发行量曾达到17000份。报纸设有“扩大红军”、“红星号召”、“党的生活”、“军事知识’夕、“红军生活”等,它的任务是“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下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红军长征后,随军出版,但改为油印,每期印七八百份发至连队。1935
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
5. 申时电讯社
【答案】申时电讯社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通讯社之一,发起于1925年,正式成立于1928年。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的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了供稿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6. 中国电视公司
【答案】中国电视公司全名为“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视”,英文缩写CTV ,于1968年正式成立。该公司由中国广播公司投资50%,台湾地区各民营电台共同投资28%,工商文化界人士投资22%共同创办经营。公司成立之初,租用中广公司新建的广播电视大厦,1969年10月正式播出。1986年9月,中视迁入南港中视自建的电视大厦。该大厦为台湾地区设备最完善的电视中心。
7. 《解放日报》
【答案】《解放日报》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8. “客里空”
【答案】“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中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9. 章士钊
【答案】章士钊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1903年4月加入爱国学社,不久为《苏报》撰写了《释仇满》等文章,文法谨严,论理充足,受到主编陈范赏识,年仅22岁即被任命为《苏报》主笔。在他的主持下,《苏报》明确提出了“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1903年“苏报案”后两个月,章士钊与陈独秀、苏曼殊等创办《国民日日报》,继续进行反对清政府封建专制的宣传。1914年,在日本创办了《甲寅》杂志。
10.解放日报事件
【答案】“解放日报事件”发生于上海,具体过程是:上海大专院校造反派红卫兵,要求将载有批判《解放日报》文章的《红卫战报》,同《解放日报》一起发行。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大批红卫兵于1966年11月30日冲进解放日报社,使报纸无法发行。而报社周围有数十万群众,高喊:“我们要看《解放日报》”的口号,反对占据报社。这一斗争持续了8天8夜,以中共上海市委接受造反派红卫兵的条件而告终。这一事件,不仅造成解放日报社机构瘫痪、工作混乱的局面,而且严重影响了上海乃至全国新闻界。
二、简答题
11.简述在华外报的办报思想。
【答案】(1)近代报刊理念
①报纸是新闻纸,其作用主要是通消息。
a. 中国的古代报纸基本是官文书,办报人不能在报上表达自己的意志,不能自己撰写文章,更与老百姓没有关系。当时,中国人尚无近代报刊的概念。
b. 外国人在华创办报纸,尤其是商业性报纸,采用近代报纸理念办报,使中国人开了眼界。特别是外报上刊登的论述近代报纸的性质、作用的文章,使中国人对新闻报纸的看法有了观念上的更新。
②报纸形态为开版式,设栏目,每篇新闻上有标题。
中国古代报纸形式,直到《京报》仍然是很简陋的书本式、无标题、无版面、无栏目、无插图、无照片。外报的兴办,开始采用西方近代报纸的形式。
③报纸要做经营,要靠内容吸引读者,靠管理增加盈利。
a. 中国古代报纸,是官文书,借由递送朝廷文件的骚站发行,无须经营,也无须管理。
b. 外报创办特别是外商报纸的创办,使办报成为办企业,报馆主人成为报业资本家,他们把商业经营管理的原则运用到报纸企业管理上,采用降低成本、降低售价的办法来增加销售量; 通过增加内容、扩大报道面来吸引读者,打开销路; 通过大登广告、行情表、船期单来争取订户,获取利润。
c. 用经商原则管理报纸,使报纸业务发生一系列变化,信息观念加强。
d. 为充分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特点,用新鲜性占领市场,办报人采取了许多措施。
(2)明确办报思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