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2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镇南关大捷

【答案】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855年2月23日,法国占领了中越边境上的重镇镇南关。在张之洞的推荐下,广西军务冯子材自募“萃军”18营,就任前敌主帅,准备收复镇南关。他整顿溃军,团结各军将士,在法军炸毁镇南关退驻关外后,移师镇南关前隘,积极备战,击退了法军多次进犯。3月底,法军猛扑关前隘,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领中国军队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和越南义军也前来参战,冯子材发起总攻击,毙敌1000多人,法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引起了法国统治者的巨大震动。

2.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井闻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闻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4. 中共八大路线

【答案】中国八大路线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八大上确立的路线,大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5. 《广州湾租界条约》

【答案】《广州湾租借条约》是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的条约。1898年4月,

,法国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6日正式和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此外,法国还取得了修筑从越南边境至昆明和从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以及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并逼迫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从此,滇、桂、粤三省变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6. 《中国之命运》

【答案】《中国之命运》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并于1943年3月发表,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依据。《中国之命运》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该书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蒋介石集团的立场、观点及内外政策。《中国之命运》也是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新一轮反共的舆论准备。蒋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建设,并在书中重复了对力行哲学的叙述,认为此哲学为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之命运》是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宣言书,也是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作。

7. 四行二局

【答案】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六大金融机构,是国家资本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控制和支配全国货币金融的总枢纽。“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国民政府建立和掌握了“四行二局”以后,又运用各种办法,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商业银行和钱庄。

8. 清流派

【答案】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9.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

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10.遵义会议

【答案】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论述题

11.试简要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

【答案】(1)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

①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农民运动,都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②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防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③两次农民运动在后期斗争中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2)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国内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则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矛头指向主要是清政府,同时也反对殖民者的侵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有跟清政府合作的意图,只是在遭到镇压时才反抗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有完善的政治纲领,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的纲领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则没有完整的政治纲领,其言论和行动都是盲目性和自发性。

④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长达十年之久的政权;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比较分散,时间也比较短。

⑤清政府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一直都是镇压,清政府对待义和团运动的态度首先是镇压,镇压不行后就改用招抚,最后就是剿灭。

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措施、表现、作用及教训。

【答案】抗战时期,为最大程度的保证物质供应以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1)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