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8中国历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2.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3. 北伐战争

【答案】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由蒋介石任总司令,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军占领湖南,攻克湖北武汉;中路军占领江西;东路军占领福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军事胜利。

4. 《国策基准》

【答案】《国策基准》是1936年8月,广田内阁制定的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文件。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在于一方面确保其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于中国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此国策为轴心,扩充军备,调整外交政策,革新行政机构,确立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此后日本对华的政策基本就是按此实施的。

5. 李秀成

【答案】李秀成是太平军著名将领。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加太平军,因为战功卓著而屡受提拔。天京事变后,与陈玉成、洪仁矸等同主军政,提出不少有见识的主张。1858年9月,与陈玉成部合力,在浦口等地破江北大营。1859年冬,封忠王。1860年与洪仁幵分进合击,再破

,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I860江南大营,乘胜东进苏杭,建立苏福省(苏州为首府)

年9月,与陈玉成联合实施二次西征,会攻武汉。因李秀成进兵迟缓导致计划失败。1862年底天京形势危急,提出让城别走,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7月19日城破时,护幼天王突围,混乱中被俘。曾亲书供状数万言,述及太平天国历史及其得失,提出“收齐章程”,为敌出策招降太平军。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

6. 金田起义

【答案】金田起义是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反抗清军的起义,它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开始。创立“拜上帝会”后的洪秀全和教首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发动群众。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纷纷起来反抗。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在洪秀全认为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他命令各地会众到桂平县金田村集中,按军事编制建立了一支队伍,与清军展开斗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7. “协定关税”

【答案】协定关税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协定关税,是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的。

8. 湘军

【答案】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1853年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

一。曾国藩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以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湘军的纽带,略仿明戚继光的成法,有严格封建隶属关系,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的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辛酉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调整了与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放手使用曾国藩集团,湘军将领拥有了军事大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也从此开始落入汉族重臣之手,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9. “苏报案”

【答案】苏报案是清末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苏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了震动一时的“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等引渡,解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在租界内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会审公廨,

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二年。“苏报案”发生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

,各地交相翻印,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

10.讨粤匪檄

【答案】讨粤匪檄是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军所发布的檄文。1854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从湖南衡阳出师镇压太平军,发布此檄文。主要内容是号召士大夫,为维护名教而战斗。檄文将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上升到文化对抗和维护儒教的层面,以动员知识分子镇压太平军。

二、论述题

11.洋务派创建民用企业的原因是什么?民用企业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案】(1)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兴办民用企业的原因主要有:

①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费困难。官办军事工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由于军事工业耗资巨大,清政府财政枯竭,无法筹措足够的款项来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洋务派在实践中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即必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必要的经济基础,借以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而民用企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赢利多,可及时补充军事工业所需经费。

②遇到原料、材料供应不上和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开办厂矿既可解决原料、材料的困难,又可堵塞漏厄。兴办铁路可以便利于调兵运械,同时,新式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办新式交通运输业。

③抵制洋商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就包括抵制外轮掠夺和加强国防两种意图,而他创办上海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抵制洋布进口,与外商争利的目的。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进行“自强”活动、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经营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2)民用企业的特点:

①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仍带有较明显的封建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中的工人以出卖劳动力为主,与企业的主人是雇佣关系。所以这种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它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又带有不少的封建性,管理机构实为封建衙门的翻版。

②洋务派民用企业,大都具有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后,就获得10年专利权,不许商人另设新厂。

③经营管理极端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少数人发了横财,而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作用。洋务派兴办的新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这些新式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建立了初步的基础。

②产品是作为商品而进行生产的,从而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某些产品起到了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