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2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李秀成

【答案】李秀成是太平军著名将领。早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加太平军,因为战功卓著而屡受提拔。天京事变后,与陈玉成、洪仁矸等同主军政,提出不少有见识的主张。1858年9月,与陈玉成部合力,在浦口等地破江北大营。1859年冬,封忠王。1860年与洪仁幵分进合击,再破

,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I860江南大营,乘胜东进苏杭,建立苏福省(苏州为首府)

年9月,与陈玉成联合实施二次西征,会攻武汉。因李秀成进兵迟缓导致计划失败。1862年底天京形势危急,提出让城别走,被洪秀全拒绝。1864年7月19日城破时,护幼天王突围,混乱中被俘。曾亲书供状数万言,述及太平天国历史及其得失,提出“收齐章程”,为敌出策招降太平军。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

2. 讨粤匪檄

【答案】讨粤匪檄是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太平军所发布的檄文。1854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从湖南衡阳出师镇压太平军,发布此檄文。主要内容是号召士大夫,为维护名教而战斗。檄文将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上升到文化对抗和维护儒教的层面,以动员知识分子镇压太平军。

3. 亚罗号事件

【答案】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发动的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的事件,目的是为了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停泊广州黄埔,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12名水手被捕。该事件本为中国内政却受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歪曲和利

,并诬陷中国用,企图挑起战争。他谎称亚罗号是英国船,中方登船搜人违反了中英《虎门条约》

水师侮辱了英国国旗,要求释放水手并向英国道歉。英方蓄意制造事端,进一步扩大事态。10月23日,英国驻华海军公然冲进珠江口,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4. 福州船政学堂

【答案】福州船政学堂是1866年由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在福州设立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不同。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五四指示》

【答案】《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为了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发出的《关于

,简称《五四指示》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指示》的意义在于肯定农民的土地要求,表明

了共产党改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为解放战争的顺利奠定基础。这一指示和后来在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规定的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方法有所不同。它适应当时的局势,采取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以及查黑地等办法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结成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广泛统一战线。从此,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6. 宁汉合流

【答案】1927年9月,武汉国民党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合组,由于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与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7.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答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指1901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提出的奏折。主要内容有:

①第一折强调人才培养,建议设立各类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等;②第二折提议停止捐纳实官,取消书吏,改进刑狱,裁撤屯卫、绿营等;③第三折主张广派官员出洋考察,编练新军,提倡工艺制造,制订有关矿业、铁路、商业、交涉等法律和货币制度,多译外国书籍等。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江楚三折”。

8. “问题与主义之争”

【答案】“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20世纪之初,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胡适提出要“少谈些主义,多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反对空谈“主义”,寻找“根本解决”;李大钊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形式上是学术辩论,内容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理之争,事关如何解决中国社会政治的根本方法,反映了二者指导思想上的分歧。

9.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0.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

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潼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二、论述题

11.简要概述法币改革的原因、内容并加以评价。

【答案】(1)原因

①中国金融货币制度十分紊乱,金融机构有旧式钱庄、外国银行、地方银行,货币有银元、银两、杂钞等。

②中国是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美国的白银政策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根紧缩,物价下跌,冲击了中国的经济与金融。

(2)内容

为推行币制改革,南京政府做了若干准备。1933年4月,废两改元,为实行法币政策奠定基础。建立以“四行二局”为基础的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建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改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部施

,规定从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所有银元在行法币布告》

3个月内兑换成法币;同时实行白银国有政策,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

(3)评价

以法币统一全国货币是顺应时代潮流,合乎货币发展规律的进步的货币措施,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局面,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种进步。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不但使中国货币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也使中国货币体制趋于现代化。法币与外汇挂钩,使之与世界货币相接近,稳定汇价,有利于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安定金融市面,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币制改革加强了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有利于国家向战时经济调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1)地位

①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

②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

③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④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