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619中外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约》
【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因为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2. 《韵光》
【答案】《韵光》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阿难陀伐弹那。全书分4章,书中有诗体歌诀和散文体的说明。《韵光》提出诗的主体是“韵”的理论,认为词的“暗示义”或“领会义”是“韵”的依据; “韵”是诗的灵魂,词和义不过是诗的“形体”。这在印度古代文论发展中是一重大突破。
3.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4. 俳句
【答案】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二、简答题
5. 简论《基督山伯爵》通俗小说特点。
【答案】《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最著名的小说,并为他赢得了通俗小说之王的称号。其小说特点鲜明,具体表现为:
(1)情节曲折,安排合理
《基督山伯爵》的情节和故事的编排很巧妙,如在绝望恐怖的伊夫堡监狱里获得不期而至的大量财宝,要与爱德蒙决斗的美蒂苔丝的儿子突然向爱德蒙道歉。又如卡德鲁斯在风雨之夜谋财害命,在罗马近郊神出鬼没的绿林好汉利用狂欢节绑架,维勒福的私生子安德烈亚从苦役监踏入上流社会又被捕入狱……这些次要情节险象环生,奇峰突起,又不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这种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富有传奇色彩而有给人以真实之感使人被其深深吸引。
(2)描写细致,生动形象
《基督山伯爵》中有大量的心理掐写和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用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品质。如第一章《回到马塞》中,驾船归来的爱德蒙和邓格拉斯只不过同前来接船的船主交谈了一言两语,然而他们迥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却已跃然纸上,还有爱德蒙的父亲宁可活活饿死也不去乞讨,表现当时反对和与复辟政府抗争的决心。场景的不断变迁使得小说的地方色彩和环境背景的气氛显得非常浓烈,特别是作者描写的水手和海及官场上的争斗说明了作者精通于表现自然,表现社会。
(3)结构完整,内容引人入胜
在《基督山伯爵》里,邓迪斯的复仇计划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骗局组成的。《基督山伯爵》中精心设计的种种骗局是故事情节中最引人入胜之处,读者在阅读这些骗局的过程中获得紧张刺激的快感,从而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
(4)大众化品格
《基督山伯爵》作为通俗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大众化品格。通俗小说的大众化品格是通俗小说特有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大仲马的小说,在形式上顺应了民众的喜好。他的小说或取材历史、或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为小说营造了传奇、怀旧的气氛。但是他是对历史采取“戏说”的态度。在历史时间与事件的装饰下,表现主人公个人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大仲马在历史的外衣下充分展现巴黎生活的琐屑平凡与纵欲享乐。其小说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不离传统小说的酒色财气; 物欲、金钱欲、情欲也经常为大仲马津津乐道。
可以说,基督山的复仇计划就是“酒色财气”堆成的复仇计划。伯爵的爵位是用钱买来的,他凭借无以计数的财宝过上贵族的生活,用巨额的资金构筑陷阱。他重金替海黛赎身,使她揭穿费尔南的叛国行为; 在奥特伊别墅摆下酒菜丰盛的“鸿门宴”使维尔福惶惶不可终日; 又用金钱将流氓安德烈装扮成富家公子,败坏了唐格拉尔家的婚姻; 最后大仇己报的他携带财富与高尚、善良、美丽的东方女奴海黛扬帆而去。这种对世俗欲望的肯定和对人生享乐的追求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6. 《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手法如何表现?
【答案】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尤利西斯》是乔伊斯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1)叙述焦点由外部彻底转向内部
和传统小说不同,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焦点已由外部彻底转向了内部,即人物的意识,但是人物的意识流绝不是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封闭的。一方面,人物过去的全部经历,他们彼时彼地的许多感受都零乱地、时断时续地出现在“此时”的意识流中,细心的研究者甚至不难把它们从中
“清理”出来; 另一方面,引发出那如缕不绝的意识之流的不是别的,而恰恰是眼前的外部世界。
(2)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本来状况
意识流和传统小说中条理化、逻辑化、井然有序的内心历程显然有别,小说所追踪的是人物意识活动的原始状态,他们的意识流动飘忽不定,不受时间、空间和逻辑的制约; 这种表面的紊乱其实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本来状况。既反映了在现代心理学成就启发下人们对自身意识活动的更深入的认识,在文学上也是对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一个重要突破。总之,在《尤利西斯》中,人物的意识流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人物内在特征的外化,在跳跃性、随意性之中,处处显露出人物过去的经历、教养、气质。例如,布卢姆的意识流总是带上了务实的色彩,具体而平凡,涉及到的、不外日常人生,看得出他懂得人情世故,有幽默感; 斯蒂芬的意识流常常引经据典,既有哲理性,又有诗歌的形象性,富于玄想; 玛莉恩的意识流则更生活化,更多鲜艳的色彩,更多花草,她生性坦荡,少有顾忌的特点也在意识流中表露无遗。
(3)人物“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
在传统小说中,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这种情况相反,在《尤利西斯》中作家好像“退出”了小说,人物仿佛越过了作家而“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
7. 如何评价雨果的人道主义?
【答案】对雨果人道主义的评价:
(1)在雨果的作品当中,人道主义思想是博爱、仁慈,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抨击,对社会未来的乐观态度,对革命意识的不同看法。
(2)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是从他的作品当中表现出来,其中《悲惨世界》、《九三年》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3)雨果的人道主义寄托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他同情那些受压迫民族,并为他们的权利勇敢地斗争。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在他的作品当中,对下层人民所遭遇的事给予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革命的热情,但当中又表现出革命当中不合理的因素,这些无一不是在阐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8. 谈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答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同时又不固步自封。(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