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619中外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2. 《云使》

【答案】《云使》是印度古典梵剧诗人迹梨陀婆写的一首抒情长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作中心形象是“云”。它是爱的使者和爱的象征。诗人依靠神奇美妙的想象,在雨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以人性和人情,借雨石的缓缓推进,歌颂印度中北部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爱的思念、焦灼与渴望。这部诗作感情缠绵,想象丰富,比喻优美,韵律和谐,代表了古典梵剧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自从它问世后,不断出现模仿之作,形成了文学史家统称的“信使诗”的诗体。

3. 新小说

【答案】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又称“反小说”。在哲学上,新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新小说没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其作家强烈地反对传统,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 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关切小说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取消人物的中心地位,颠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打破语法规则的约束,给文本留下“空缺”,使读者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参与者。阿兰·罗伯一格里叶、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等为代表作家。

4. 流浪汉小说

【答案】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欧洲近代小说,是城市兴起和经济衰退的产物。流浪汉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聚焦于城市无业游民的生活,多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他们自述身世的方式,按照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进行叙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客观

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是,因为流浪汉小说常常采用玩世不恭或同流合污的态度对待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所以,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流浪汉小说对于此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无名氏的《小癫子》是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二、简答题

5. 任举一部作品为例,说明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答案】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像一座大教堂,各卷是侧堂。回忆往事将作品前后串联起来,而作品每一卷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又与其他部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1)对传统小说观念的革新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卷峡浩繁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它革新了小说的观念。小说随着作者的意识展开,像流水一样,而无明确的故事情节,只在表现富有含义的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号称是打败时间的小说。除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不可更改外,其他的时间都不重要。另外意识流小说看似毫无章法可寻,但它是一个整体。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有标题的对称,如《地名:地方》和《地名:名字》; 有叙述的对称,如盖尔芒特家和斯万家,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和奥黛特的沙龙; 有地方的对称,如巴黎——索多姆,巴尔贝克——戈摩尔。普鲁斯特认为四、五、六卷是“他的天才的最佳构思”。第四卷是环形结构,第五、六两卷构成一幅双折画。

普鲁斯特认为各卷的融合和一致是一种“大师手艺”。

(2)传统小说艺术的革新

①《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描写不同于传统小说他的人物戴着“上百种面具”,再逐渐脱下来,慢慢显出原形。例如奥黛特,读者最初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发现了她,这是一个“玫瑰贵妇”:然后她成了斯万夫人,由于她的无行,大家从来不肯邀请她做客,她被看作夏吕斯的情妇; 再后来她是“萨克里邦小姐”,叙述者在埃尔斯蒂尔的画室中发现了她的肖像; 她成了寡妇后,嫁给了愚蠢的福尔什维尔,也许是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在他笔下,人物是不定型的、发展的、复杂的,不能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小说中写了4代人,1820年的一代有外祖母、维尔巴里西斯夫人; 185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的父母、夏吕斯、弗朗索瓦丝、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斯万、奥黛特、维尔杜兰夫妇; 188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阿尔贝蒂娜、莫雷尔、吉尔贝特、圣卢; 1900年的一代有吉尔贝特的孩子。这4代人构成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生活在第三共和国的一个人物画廊。

②时间概念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普鲁斯特看来,时间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式”。他发现,人物在时间上所占的位置要比“他们在空间所占的位置宽广得多”,“可能性的

世界比真实世界更为广阔”,可能性的世界就是时间的世界。时间在小说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鲁斯特认为真正的小说家不以日历来计算时间。除了历史事件不可更改以外,他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得相当灵活。一是人物年龄前后有出入。阿尔贝蒂娜在1897年是17岁,在1908~1909年年龄不变; 奥黛特一下子变成50岁。二是年表改变,阿尔贝蒂娜出现以后,小说采用了另一种年表,产生了无数日期谬误。普鲁斯特在时态的运用上煞费苦心。他写作时一切都已经过去,因此他用过去时。他认为在自传和日记中才用现在时,叙述必须用过去时才能进入想象,进入小说时间。《追忆似水年华》大量用未完成过去时,作用之一等于讲述中的现在时:“让过去保持它当初是现在时的样子……”作用之二是使情节变成真实可信:“未完成过去时并不意味着小说家置身于人物的未来,而是简简单单地表明他不是这个人物,他是在向我们显示这个人物。”普鲁斯特时而插入现在时,这时,叙述者重新看见、重新体验时间。现在时的出现将读者抛进了时间里; 这是叙述起始的时间,不再是人物经历其现在时的时间。如关于母亲的亲吻:“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曾看见蜡烛的反光沿着楼梯的墙上升,然而,这堵墙已消失多年了……”描述这个场景所用的现在时表明叙述者重新找到过去,字里行间涌出的柔情说明死亡已淹没了被爱的人们; 作家发现了自己的力量,时间战胜了死亡。有时,普鲁斯特转为现在时是表明一种体验:“我喝第二口,没有发现与第一口有任何两样……我放下杯子,转向内心,该由它来寻找真理。”叙述者将回忆变成现时的体验。

③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多种多样

a. 由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勾起连绵不绝的回忆。玛德莱娜由小点心勾起童年回忆是有代表性的描写。

b. 采用时序颠倒的手法。斯万的恋爱本来是叙述者听说的事,发生在他出生之前,但这个故事叙述在前,叙述者后来得知,放到后面去叙述。小说时而讲述盖尔芒特家的事,时而跳到无关的事上去,然后又回到正文上来。这种叙述方法表现了无逻辑的回忆。

c. 抓住不同层次的意识。他发现人的意识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截然相反的情感,由前者到后者的过渡是突然的,却有着可以变化的基础。例如斯万对维尔杜兰夫妇企图破坏他与奥黛特的关系十分愤慨,但一回到家里,他的态度改变了,他还是想参加夏园的晚餐,爱情驱逐了他心中的仇恨。

d. 写出意识的自发状态,发现难以表达的心理活动。

e. 善于描写人物在某些特定情形中的状态,如嫉妒、半睡半醒、等待、做梦、孤独、离别。总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不仅革新了传统小说观念,同时也使传统小说艺术焕然一新。作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意识流手法去挖掘人的内心,倾全力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复调心理”作用下的小说成为现代主义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影响深远。

6. 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欧洲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如何发生冲突又互有补充的?

【答案】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