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871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绩效管理必要性。

【答案】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绩效管理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为:

(1)对绩效管理的需要

①责任落实。公共部门对公民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上负主要责任:①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正当程序支出; ②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 ③资源必须用于达成预期的结果。同时,人们期望政治家能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这些责任都要求存在某种对绩效评价的方式。如果我们不能测评政府的绩效,那么,我们很难知道公共部门是否负起了责任。

②利害关系人的期望。公共服务具有各种各样的顾客,他们并非是对同一结果感兴趣,公共管理者经常面临着困境,特别是满足了一部分顾客的要求,可能使另一部分人感到不满。利害关系人都希望政府的公共政策满足他们的利益. 绩效衡量是衡量是否满足不同顾客要求的一个方法。

③对结果导向的强调。在现阶段,公共管理更讲究“结果导向”而非程序、规则导向。传统上,公共行政比较强调过程、投入,不重视结果,往往导致形式主义、浪费和官僚主义。公共管理认为,程序和规则固然重要,但最后是否产生好的结果,是否满足公民需求则显得更为重要。

④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在个人与组织互动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仅仅进行个人绩效评估是不够的,个人绩效的提高并不完全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2)绩效管理的意义

从实践中来看,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诱因机制。任何管理,包括公共组织的管理,都需要某种诱因机制的存在,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组织诱因机制最重要者莫过于将绩效与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奖惩,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

②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加上了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改变了政府机关的浪费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2. 简述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

【答案】公共企业家是指政府部门内部,有效促使资源最大化,而又达到效率和效能的公共管理者。企业型政府的最大特征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

(1)创造新任务。在多元价值的民主社会中,人民的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且相互矛盾冲突的,而立法部门的妥协方案,更使行政机关无所适从。因此,行政人员应该主动体察民情,发掘民众

的需求,运用适当的行政裁量权,创造机关的时代任务,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2)主动发掘机会。具备企业家精神的行政人员,对环境的变化、人民的好恶保持高度的警觉心,能够及时掌握公共服务市场的机会,预防危机的发生。公共管理者就像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引导市场消费,开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或产品。

(3)勇于承担风险。创新的活动必然伴随风险,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而裹足不前,他们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公共管理者,拥有更宽阔的创新空间,虽然创新的想法或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风险损失,但却是公共管理者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4)行政首长的支持。任何组织的变革都需要机关首长的配合,行政的创新更需要行政首长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恢关行政首长政绩的创新计划,行政人员必须以耐心和毅力,剖析利害得失,使计划得以贯彻执行。

(5)建立外部联酮,组织内部团队。企业型政府的创新改革活动若没有机关外部和内部的密切配合,则难以成功。对外必须寻求相关部门和机关团体的协助,缔结工作的联盟,互相支援。对内必须争取内部组织成员的认同,通过工作团队的形式,同心协力地达成预期的口标。联盟的建立,有助于化解政治面的压力; 而团队的组成,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助于激发士气。

(6)善用舆论压力。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舆论和传播媒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成功的企业型官僚应善于运用这一力量,创造有利的舆论气氛,以协助政府改革计划的推行。

(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个人领导魅力,能够向民众说明其施政的远景,进而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能够说服和引导所属成员抛弃个人成见,使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8)组织文化的塑造。企业型政府的再造工程,必须以创新取向的组织文化为根基,通过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使改革计划得以延续和贯彻,使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得以确立。

3. 试分析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

【答案】领导方式的划分主要采取两种标准,一是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来分; 二是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来分。根据不同的标准,领导方式的分类不同,其特点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划分,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

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划分,领导方式可以分为独裁式领导、放任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各自特点分析如下:

①独裁式领导。独裁式的领导又称为专制的领导,是一种传统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完全依赖手中的权力与威势以强迫部属服从,其效果是短暂的。独裁式领导的主要特点为:a. 以权力威胁为基础,不以人格感召为手段; b. 所有的政策、制度皆由领导者自己决定,部属只能奉命行事,没有参与和提供意见的机会或权利; c. 以事为中心,追求生产成果而忽视员工的情绪与利益; d. 采取严密的监督,时时刻刻鞭策员工服从; e. 不以客观之事实作为根据,常以主观批评或决定员工的工作效率; f. 员工对领导者所指示的命令小能加以怀疑,即使命令的“可行性”有问题,也只有硬着头皮去干; g. 有功则归首长独享,有过则惩罚部下,自己毫无责任。

②放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就是主管放弃其领导任务,一切听其自然,任山部属自行处理业务,很少主动地去给予指导,除非有部属前来请示,否则不表示任何意见,平时与员工接触很少,上下隔阂很深,彼此冷漠,感情淡薄,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差的领导方式。放任式领导的特点为:a. 领导者对机关的工作不加过问,完全交由部属自行处理; b. 领导者毫不关心部属,也不关心工作; c. 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疏远; d 领导对员工的奖惩完全是被动的、刻板的,丝毫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情绪。

③民主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对部属使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工作的决定并了解如何去做工作,部属的工作潜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民卞式领导的特点表现为:a. 机关的决策制定由大家共同参与决定,领导者只是处于决策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而己; b. 决策制定以后,如果部属发现有不妥或行不通之处,可以直接请求修正; c. 决策实行的结果,凡有功之处,首长与员下共同分享T 作成果; 如有过失则行政首长先行检讨,然后再去寻求造成过错的原因; d. 对部属的奖惩是根据客观的事实及公平的标准来决定的; e. 领导者与部属充分合作,水乳交融,没有心理上的距离感; f. 对部属作政策性的指导,有关工作细节则放手让部属自行处理; g. 关心部属的生活及需要,尊重部属的人格。

(2)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为标准划分,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

以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与行为态度为标准,领导方式可分为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和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各自的特点分析如下:

①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者,把部属看得十分重要,不仅顾及到他们的生活,而且让他们参与机关的决策。其特点为:a. 领导关心部属的生活,如个人情况、家庭状况、工作是否满意等; b. 部属被授予应有的权责,在其职责范围内,领导者不随便加以干预; c. 经常与员工举行会议,交换意见,听取部下的工作报告及存在的问题; d. 以善意的态度为部下提供指示; e. 运用激励法则以满足部下的需要; f. 信任部属。

②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者把工作效率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工作第一,凡是人员能够达成工作效率者就是理想的工作人员,反之则是不良的工作人员,他们从不设身处地地为部属设想或考虑,只根据部属的工作表现来考核和评价部属。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其特点为:a. 领导者只注重工作的进程,不关心部属; b. 工作人员的优劣,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效率; c. 领导与部属之间只有工作上的来往,没有其他仟何的感情交流; d. 对部属采取严格的监督,动辄惩罚部属。

4. 什么是社会自治组织? 它包括哪些类型?

【答案】(1)社会自治组织

广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它指一定范围内的自治体全体成员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依法对自治体公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的不具有强制性的组织形态,既包括政治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我国的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及其他政治性社团,也包括经济意义上的社会自治组织,如各种经济性协会、中介性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是民主的实现形式之一,是阻止公权力侵害私权利的

,也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一方面社会自治组织是在国家的法律规范下成立和运作的,“一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