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871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说明政策执行模式。
【答案】当代政策执行模式包括两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①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含义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理论来源于古典行政理论,古典行政理论认为行政组织为集权、层级的和金字塔型的,上下级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执行; 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负责政策制定,行政则负责政策执行; 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②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主要内容
a.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有界限的、分离的、连续的。
b.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所以存在界限,是因为:第一,政策制定者设定目标,政策执行者执行目标,二者分工明确; 第二,政策制定者能够陈述政策,因为他们能够同意许多小同目标间的优先顺序; 第尸,政策执行者拥有技术能力,服从与愿意执行公共政策制定者设定的政策。
c. 既然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接受两者之间的任务界限,则执行过程必然是在政策制定之后的连续过程上。
d. 涉及政策执行的决定,本质上是非政治性与技术性的; 执行者的责任为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与科学的。
③自卜而下的执行方式的特点
自上而下的执行方式讲究的是科学管理的精神,举凡功能分下、管理监督、命令统一、专业分下、层级节制、依法办事均可提高决策效率。
④自上而下模式的缺点
a. 自上而下模式强调了从中央政策决定开始,容易忽视其他行动者的重要性;
b. 许多政府没有支配性的机关,而是由多元政府机关共同执行;
c. 此模式忽视了低层官员与政策标的团体采取的各种策略;
d. 政策执行与规划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
(2)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①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的含义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 中央的政策决定者,其核心任务并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能够采取适当的权宜措施,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②自下而上模式的基本命题
a. 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多元组织的执行结构;
b. 政策执行结构是有共识的自我选择过程;
c. 政策执行是以毛}划理性而非以组织理性为基础;
d. 有效的政策执行取决于执行机关间的过程与产出,而非政策决定建构者的意图或雄心; e. 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多元行动者互动的结果,而非单一机关之行动结果;
f. 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的裁量权,而非层级结构的指挥命令系统; g. 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妥协、交易或联盟的活动,故互惠性远比监督性功能更为重要。 ③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优点促使人们能够正视执行过程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裁量权。政策执行往往涉及许多单位与人员,而每个单位与人员对于政策实施皆有其立场、利益与看法,所以沟通协调在所难免,自下而上的执行方式,促使人们重视彼此意见与利益的沟通交流。
④自下而上模式的缺点
其主要缺点是过分重视边睡而忽略中心。
2. 简述政策工具中强制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自愿性工具的具体内容。
【答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不仅要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方案,而且还要确定采取何种手段、通过何种机制来执行政策。这种手段和机制就是公共政策工具。
政策下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自愿性工具
自愿性工具的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
(2)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也叫指导性工具,它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政府可以选择管制、公共企业或直接提供等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
(3)混合性工具
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丁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作出决策,在某种程度下,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主性和强制性的优点。主要有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等。
3. 政策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政策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效能:效能是指某项政策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将实际达成者与原定的预期水准相比较,以犷解政策是否产生所期望的结果或影响。效能所涉及的含义并非政策是否按原计划执行,而是政策执行后是否对环境产生期望的结果或影响。
(2)效率:效率是指政策产出与所使用成本间的关系,通常以每单位成本所产生的价值最大化或每单位产品所需成本的最小化为评估基础。效率可分成两大类:技术性效率与经济性效率。
(3)充分:充分是指政策目标达成后,消除问题的程度。虽然有的时候政策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消除整个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政策执行后,目标常被缩小成一小部分或是对问题只能作部分的解决。政策并未能充分的解决问题或满足公众的需求。以充分为标准可衡量政策产生期望影响的程度。
(4)公正:公正是指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上资源、利益及成本公正分配的程度。一项公正的政策乃是一项影响或努力公正合理分配的政策。某一项政策也许符合效能、效率、充分的评估标准,但因它造成或引起不公正的成本或利益分配,所以一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政策。
(5)回应性:回应性是指政策执行结果满足标的团体的需求、偏好或价值的程度。回应性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某一项政策也许符合其他所有的标准,但因未能回应受此政策影响的标的团体的需求,故仍可被评估为失败的政策。
(6)适当性:适当性是指政策目标的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以及这些目标所根据的假设的妥当性如何。当其他的标准均以“目标”视为理所当然可加以接受时,只有适当的标准会问:是否这些目标就社会而言是恰当的? 如果政策目标不恰当,则即使政策执行结果达到效能性、效率性、充分性、公正性及回应性的标准要求,仍然被视为失败的政策,所以,适当性标准应优先于其他标准。
4. 简述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
【答案】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提高政府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标管理在政府部门的采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目标管理在封闭体系的组织中较易管理,但对于变动而且难以顶测的动荡环境则不易使用。因为此时目标往往难以设定。
(2)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在传统行政组织中,目标往往是高层领导制定的,一般人员很少有参与机会,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人员也少有裁量权,目标管理要打破这种状况,也是不容易的。
(3)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4)公共目标的制定过程,并非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治过程,往往充满了多元目标的冲突。
(5)目标管理的实施往往以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可能忽视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