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871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策终止有哪些形式?

【答案】政策终止,是指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估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政策终止的形式主要有四类:包括终止功能,也就是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还包括终止组织、终止政策以及终止计划。

(1)功能的终止

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功能的终止,是指终止由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在政策终止中,以功能的终止最难。一方面是因为功能的履行是政府对民众需要的满足,若予以取消势必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抵制。

(2)组织的终止

任何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因此,政策的终止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这就是组织的终止。有些组织是专门为制定或执行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组织也随之撤销,有的组织承担着多项政策或功能,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组织的撤销,此时往往缩小组织的规模对组织进行缩减。

(3)政策的终止

这是政策本身的终止,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承担政策活动的组织依旧存在,原先政策所承担的功能由新的政策来担负。相比前两种,政策终止所遇到的阻力较小。

(4)计划的终止

计划的终止是指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止。在所有的终止对象中,计划的终止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方面由于执行政策的手段或措施与实际问题较接近,是否成功比较直观,且计划终止的影响面有限,不会产生太大的震动。

2. 何谓政府治理工具? 政府治理工具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如何选择有效的政府治理工具?

【答案】(1)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

政府治理工具,也称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日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政策工具乃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2)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类型

政府治理工具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

①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与服务。由政府部门承担政策规划即执行责任,费用由政府税收支出或使用者付费。如政府提供军队、警察、各种公共建设等。

②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是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财货与劳务,但由政府机关间彼此签约并将其付诸执行。

③签约外包。是指政府雇用私部门(私人公司或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务服务,费用则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出。如政府委托私人公司代理清运垃圾等。

④经营特许权。是指由政府核准私部门提供服务,但政府则保留价格之核准权,费用则由使用者付费。如高速公路出口的路线经营权。

⑤补助。即政府通过免税、低息贷款、直接补助等诱因来提供服务,其费用包括政府对业者的补助及使用者付费。如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为鼓励高新技术发展而采取的免税政策等等。

⑥抵用券。是指政府赋子符合资格的人民自由选择去消费某种货品,而由政府付费,例如社会救济以及医疗服务的提供。低收入者可持抵用券选择经政府认可的私部门消费,如消费者己超过券额总值,差价则由用者补齐,私部门事后再持抵用券向政府部门兑现。

⑦市场运作。是指政府对于市场运作不加干预,完全由市场之需求及供给自行调节,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消费对象,政府仅维持市场秩序。

⑧志愿服务。是指由非营利组织义工提供服务,如慈善团体的慈善救助; 志愿认领道路、树林的保护等等。政府对此予以鼓励。

⑨自我协助。是指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符合或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人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如社区内守望相助等。

⑩政府贩售。是指消费者向政府购买特定服务,民众成为需求者,而政府则为提供者。 (3)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是十分复杂的事情。政府可运用多元政策工具以实现自己的治理日标,运用哪种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政策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依赖程度和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选择哪种政策工具,或者选择哪种政策工具比较好,并没有一定之规。但是通过对各国政府改革的观察可以发现,政府对政策工具的偏好正在发生转变,表现为更加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 强调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 强调放松管制等。

3. 政府采购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根据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规定,政府采购的原则包括:

(1)透明。采购作业应公开,不能私下进行,避免有利益输送之嫌;

(2)一贯性。采购方式、流程与政策应前后一致,不得朝令夕改;

(3)公众的信任。采购作业应做到赢得人民的信心,即以公开诚信原则进行,无贪污不法之行为;

(4)公平对待厂商。对于所有符合提供产品条件的厂商皆一视同仁,不得厚此薄彼,图利特定厂商;

(5)提升经济与最大化购买价值。购买应以最低成本(最经济的)方式取得财货,即让经费的使用获得最大化购买价值;

(6)促进竞争。政府应通过向不同厂商的购买来促进市场的竞争,而非造成厂商市场独占力量的增加;

(7)监督保证品质与无瑕疵。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即在确保所购买之财货品质的完整无瑕疵,以符合公务需要及减少损失风险的发生。

4. 政府部门应如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力法。一般而言,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以战略、远景、作业三者为主。

在政府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七个实施步骤,具体如下:

(1)高层人员之领导与支持。政府部门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高层领导必须自始至终亲自参与,必须给组织的未来树立一个可达成的远景,必须建造一个开放的且具有信任感的组织气候,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赋予动力。

(2)策略性规划。目的在于促使组织进行持续性的质量改善,并使之成为组织日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建立一个动态的和参与的规划过程。

(3)以顾客为导向。一个具有高绩效的政府部门能够较好地满足民众的期望,因此积极地影响公众对政府施政措施的满意,正确地发掘公众的需求,即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

(4)考评与分析。对品质的考评与分析,其直接目的在于降低错误与浪费,改进服务的成本与效能,提升服务的品质,最终确保组织能够切实掌握民众的需求和意向。

(5)训练与奖惩。加强员工的训练与培训,建立适当的奖惩标准,对于推动组织服务质量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适当、适时的奖励可以振奋工作人员的士气与满意感,进而促使组织服务品质的改善。

(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一旦高层人员认同并支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后,使组织达成品质承诺的最重要要素,乃为组织所有成员的投入、赋予活力以及团队合作。工作过程的改善只有在所有的组织成员,以及各个功能部门均积极投入努力的情形下,才能获得全面的成功。

(7)品质保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品质保证即是自工作过程之始为开端,从资源的输入阶段即防止问题的产生,而不是传统管理中问题发生后才进行控制与检查。

二、论述题

5. 结合我国政策实践活动,论述政策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

政策合法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角度而言,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从狭义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这一概念,它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