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805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维瓦尔第

【答案】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作有歌剧、教堂音乐和各种器乐合奏,500多首协奏曲是其创作的核心,他继托雷利之后进一步确定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的形式结构,发展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创造了富于戏剧性的演奏风格,并为当时几乎每一件乐器都写作了协奏曲,对后世协奏曲发展有重要影响,他还是标题音乐的先行者,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前附有说明音乐内容的短诗。

2. 乐队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形式,由乐队演奏的协奏曲,没有独奏部分或任何附属的部分,托雷利1692年写作的6首乐队协奏曲开此体裁先河,1720年后逐渐与早期交响曲的发展合流。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3和第6首是出色的乐队协奏曲。

3. 法雅

【答案】西班牙作曲家和钢琴家。曾就学于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早年倾向于印象主义,后转向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为歌剧《人生朝露》、芭蕾舞剧《魔法师之恋》和《三角帽》、管弦乐曲《西班牙庭院之夜》,是20世纪西班牙民族乐派的杰出作曲家。

4. 欣德米特

【答案】美籍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中提琴演奏家和理论家。创作倾向于无调性但非十二音体系,风格涉足广泛,主要为“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为歌剧《画家马蒂斯》、舞剧《最尊贵的显圣》、钢琴曲集《调性游戏》等,是“实用音乐”的倡导者。

5. 尚松

【答案】16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法国尚松(chanson )与意大利牧歌一样,是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世俗歌曲体裁,它改变了以往巧世纪时沿着佛兰德斯风格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在词曲上具有典型法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雅内坎(C.Janequin )、贡贝尔(N.Glemens )、克莱门斯(J.Clemens )等。它在音乐上,旋律轻快优美,节奏强烈,音符常常反复,具有朗诵性; 在内容上,多表现生活中爱情的一面,法语生动的模仿和对情景的描绘,使其描摹的对象显得惟妙惟肖; 在形式上,一种模仿对位的歌谣曲形式。16世纪后,法国尚松发展成一种被称为“格律音乐”的五声部复调歌曲形式。

6. 布列兹

【答案】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长年从事指挥事业,提倡推广20世纪音乐。作为作曲家,是现代音乐先锋派代表人物之一,室内乐曲《无主之锤》为音色音乐的经典之作,钢琴奏鸣曲《结构I&II》受梅西安《时值与力度的模式》启示而作,是整体序列音乐作品。

7. 伪音

【答案】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作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f —b 这个增四度音程时,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会把b 唱成,把f 唱成,这种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半音的处理,在谱面上并不显示出来,具有一种隐蔽伪装的成分,所以称为“伪音”(musica ficta)。“伪音”的运用为以后的转调创造了条件。

8. 音色音乐

【答案】20世纪大胆探寻新颖音色表现力的音乐创作类别。主要手法有:发掘传统乐器的新音色、改变传统演唱演奏手法获得的新音色、使用新的发声手段获得的新音色等,布列兹的《无主之锤》、利盖蒂的《大气》和潘德列茨基的《广岛受难者挽歌》是音色音乐的经典作品,其他在此领域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威伯恩、梅西安、诺诺、鲁托斯瓦夫斯基、泽纳基斯、克拉姆等。

9. 利德

【答案】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10.整体序列主义音乐

【答案】又称“全面序列主义音乐”。将音乐的所有要素都预先排列成为序列,在作曲中运用,其控制的参数从原先的音高,扩大到节奏、节拍、时值、速度、力度、音量、音区、音色等。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学生布列兹和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二、简答题

11.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协奏由。

【答案】(1)含义:

协奏曲(Concerto )有竞赛、协同合作的含义,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是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

(2)类型:

①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当时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一个独奏组(Concertino )与合奏部分(tutti )进行协奏,也是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乐器相互对比的竞奏。该

,在托雷利(G .Torelli )手中得以确立; 维瓦体裁源于意大利作曲家斯特拉德拉的《多乐章交响曲》

尔迪有许多精彩的大协奏曲作品,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作品。

②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Sinfonia Concertante 》:在大协奏曲之后发展起来的多乐章协奏曲体裁,其特征是:乐队中的某个乐器既起到独奏的作用,又充当合奏的角色,其中发挥华丽技巧的某个乐器与合奏部分常常形成对比竞争风格,该体裁尤其强调协奏部分。托雷利确立了这种体裁形式,在18世纪中期前后,乐队协奏曲逐渐融入到早期交响曲之中。

③独奏协奏曲(Solo Cancerto ):协奏曲体裁中最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托雷利于1698年创作的独奏协奏曲奠定了这种体裁形式的地位。维瓦尔迪在《四季》中充分发挥独奏小提琴的作用,对古典独奏协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2.什么是有量记谱法?

【答案】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标明音的长短的设想,促成了“有量乐谱”的产生。“有量乐谱”(mensural notation)使纽姆谱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出现了长短不同的四种黑头音符,即长方形的倍长音符(

旗形的长音符()、方形的短音符()、菱形的倍短音符()、)。15世纪时,线谱逐步

,增加了三种有符杆和符尾)

)和微音符()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五线谱的定型为五线谱,并变黑符头为白符头(的短音符:小音符()、倍小音符(就是由这些音符的形式转换而来。

至于节奏和节拍的问题,需注意12世纪时出现的小节记谱法。在宗教观念中,“3”被看做一个完美的数字,因此,三拍子是唯一能被接受的节拍,直到14世纪中期,二拍子才在记谱法和音乐理论中出现。

13.简述舒伯特和艺术歌曲。

【答案】(1)人物简述:

,奥地利作曲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佳作不胜枚舒伯特(Franz Schubert , 1797~1828)

举,流传在世的有一千多首作品,其中有3部声乐套曲、9部交响曲以及大量的钢琴曲和室内乐作品等。他的作品不仅精致而且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民风,部部闪烁着他的功力和智慧。尤为出众的是,他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把诗歌、曲调和伴奏融合在一起,使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

(2)代表作品:

①声乐作品最著名:《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

②室内乐:《“鳟鱼”钢琴五重奏》《d 小调“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