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25中国考古学之中国考古通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尸乡沟商城
【答案】尸乡沟商城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它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其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0米,南部宽740米。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2. 对钱
【答案】对钱,又称对文钱、对书钱,是指同一种古钱的面文采用两种书体,其字结构、笔画、肥瘦、方穿、厚薄、重量以及铜色都较一致或相似。其特点是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以成双配对的钱币,日本泉界称之为“符合泉”。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最流行,元以后绝灭。
3. 甲骨文字
【答案】甲骨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以
甲骨文是中国己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成,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间。上承刻绘符号,
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4. 环境考古
【答案】环境考古是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考古学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考古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60年代形成为一门学科。包括地质考古学、考古动物学、考古植物学等内容。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形成以来整个第四纪时期同人类有关的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为新石器时代及历史时代初期,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随着环境考古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完善,许多重大考古学课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环境考古学的支持。
5. 龙山文化
【答案】龙山文化曾称“黑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将其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杭州湾3个区,
1949年以后至今认识更深入,发现其来源并非单一。因地区和文化内涵不同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碳B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600~前1900年。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晚期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近年在西安附近发现该文化晚期的甲骨文。
6. 简牍
【答案】简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书写的简牍,流行于春秋至魏晋时期。简牍的基本形式为简,又称札,由竹、木材料制成,牍实际是一种宽简,有的甚至呈版状,木制,个别为竹制。在纸张普遍流行和作为书写材料之后,简牍即被替代。 7. 金石学
【答案】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的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8. 文化层
【答案】文化层是指人类居住在一地,必然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往往夹杂着人类无遗留下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的形成年代。 9. 工官
【答案】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 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 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10.新郑彝器
【答案】新郑彝器是中国春秋晚期的郑国青铜器群,于1923年在河南新郑发现,据推测为一座大墓的随葬品。已知有鼎、簋、高、尊、壶、罄、舟、洗、盘、
是郑国地位很高的贵族。 、钟、缚和兵器等,共百余件,其中有大牢九鼎、七鼎各一套,簋8件一组,与礼书所记九鼎配八簋的制度相符,表明墓主
二、简答题
11.简述马王堆汉墓帛书发现及意义。
【答案】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经严重破损,经整理,共有28
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整理时,根据内容定名,依《汉书•艺文志》归类,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类六种。帛书的抄写年代可根据书体、避讳、纪年等方面大体考定。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
12.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
【答案】(1)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2.1万~9000年,长江中游发现玉蟾岩、仙人洞、吊桶环等遗址,此类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的为主,磨制很少;开始制作并使用了陶器,但比较粗糙;居民生活有渔猎采集为主,但已有了初期的稻作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2)新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9000年~7000年,长江中游发现考古学文化较多,有城背溪文化、彭头山文化等。中期磨制石器数量与器类显著增加,陶器数量与器类增加,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发现较多稻作农业遗存,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已成为居民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
(3)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7000年~4500年,这个时期有很多重要的发现,诸如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研究也较深入。晚期以磨制石器为主,在陶器制作方面,已普遍有了陶车工具,出现了轮制陶器,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发现早期城址,社会复杂化程度较前期有所提高。
(4)铜石并用时代
距今约4500年~3900年,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已开始有了少量的小型的铜质工具,但石器仍然是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及征战时大量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石器及陶器制作技术均较发达;城址分布较普遍,发现大型的聚落及墓葬,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 13.试述商代晚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答案】商代晚期手工业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得到很快发展,制陶业繁荣,青铜制造业发达,纺织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玉器、骨角器以及生活日用器的制造也有了一定进步,下面以殷墟手工业遗存的情况说明之。
(1)制骨作坊
北辛庄南和大司空南地分别发现一处制骨作坊,大司空南地还发现1C 存骨料的窖穴和与制骨有关的地穴式房屋遗存。骨角器发现也不少,象牙雕刻纹饰精致,妇好墓发现3件象牙杯,通体饰雕刻精细的花纹,极为精美。
(2)陶器
商代在制陶技术方面有新的发展,新的陶器类型出现,如刻纹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等。白陶形制多仿铜器,多出土于墓内;硬陶制作也较精致;原始瓷器在第四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表面多绿釉或棕褐色釉。白陶、硬陶及原始瓷器都比较少,可能是供贵族使用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