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有何特征。
【答案】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的特征可体现在4个方面: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情节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在竞争性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论述题
2. 消费者支出结构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有何影响?
【答案】支出主要是指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收入的分配对应收入阶层收入的一定比率,此比率依照收入的增加而变化。在将支出项目按食物、衣服、房租、燃料、教育、卫生、娱乐等费用分类后,发现收入增加时各项支出比率的变化情况为:食物支出所占比率趋向减少,教育、卫生与休闲支出比率迅速上升。换言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这便是恩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占个人总支出的比例,称为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 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研究表明,消费者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不仅与消费者收入有关,而且受以下因素影响:
(1)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
(2)家庭所在地址与消费品生产、供应状况;
(3)城市化水平;
(4)商品化水平;
(5)劳务社会化水平;
(6)食物价格指数与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动是否一致等。中国近儿年推进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支出增加,无疑影响了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3. 市场营销渠道与分销渠道有何区别?
【答案】在市场营销理论中,有两个与渠道有关的术语经常不加区分地交替使用,这就是市场营销渠道和分销渠道。
市场营销渠道指配合起来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和个人,也包括了参与某种产品的供产销全过程的供应商、生产者、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辅助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或用户等。
分销渠道也称“销售渠道”或“通路”,指促使某种产品和服务顺利经市场交换过程,转移给消费者消费使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 包括产品(服务)从生产者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生产者、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最终消费者和用户。
与市场营销渠道有所不同的是,分销渠道中不包括供应商以及起辅助作用的中间商。作为帮助企业把产品及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的有关中介单位组成的一个系统,其起点是企业自己,即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权至少要转移一次。
三、案例分析题
4. 大洋的廉价恶果
[1].企业背景
大洋公司创办于1859年,是美国一家典型的杂货商店。创办者乔治·汉廷顿·哈特福特,当时26岁,当时纽约市的茶叶售价为每磅1美元,而哈特福特认为通过裁减经纪人可以把售价降低30美分。他说服了雇主乔治洁曼跟他合伙干。他们为其第一家这样的商店大做宣传,曾用8匹大灰马扎着高大的红色马车在纽约街头招摇过市。他们在商店中逐渐增加了各种香料、咖啡。后来,又添加了其他日用杂货。并且尽量不用经纪人。之后,又陆续增设这种商店。1865年开办了5家,1869年开办了11家,并采用了大洋公司这个名称(全称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意在表明他们要向大洋两岸扩张)。1912年,大洋公司采取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实行现款购买运输自理。这样,公司就省去了赊销账目和数以千计的送货车马的费用,使得这些经济商店可以薄利多销。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这种经济商店以每3天新开1家的速度迅猛发展。到1916年,公司已开办了1000家这样的商店,所有商店模式完全一致。到1930年,这种商店己增至19422家。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
[2].案例内容
(1)廉价:大洋的救命稻草
1930年,美国食品零售行业掀起的一场革命,深深地影响了大洋公司及其他食品连锁商店。同年8月,一位名叫迈克·库伦的商店经理创办了第一家超级市场,其显著的特点是顾客自选商品。商场附近有宽敞的免费停车场。山于营业费用低廉,超级市场的商品售价比连锁商店低,它们通常也为招徕顾客而亏本销售,因而顾客宁愿跑上50英里,远道而来购买廉价商品。到1935年,深受消赞者欢迎的超级市场大量涌现。大洋公司直到1937年才对这种新的挑战做出反应。但到那
时,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超级市场己开始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司迟迟没有采用经营非食用商品和有奖销售这两种市场营销策略。非食用商品(包括卫生用品、美容用品、儿童玩具、装饰品等)当时己成为商店的必备货物,特别是那些数量多、获利高并能发掘购买潜力的商品己成为抢手货。大洋公司虽然没有忽视非食用杂货。但没有像发展其他大多数食品连锁商店那样充分发展这方面的业务。有奖销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开始流行起来,大洋公司在这方面是反应迟钝。只是在其大多数竞争对手采取行动之后它才开始行动。
在以后的10年中。杂货零售行业义有两次重大创新,即折扣商店和便利店的问世。折扣商店不仅经营费用低,而且商品种类少,减少商品种类的目的在于加速商品资金的周转。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各大连锁商店也终于采取了折扣销售,到70年代中期,仅次于大洋公司的第二大连锁商店塞福韦联营商店,在其已占据优势的大多数超级市场上,逐渐成为其他商店定价时仿效的价格标准。大洋公司实行折扣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下述原因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它试图改变其普遍商店的利润下降趋势,但结果令人失望。
便利店是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拆扣商店最明显区别在十其商品价格比普通食品店高。便利店每周营业7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11点一直开门,因此,有一家最大的便利店取名叫做7-11商店。它们为顾客提供往返于超级市场的旅途中食用的食品,在这种商店里购货既迅速又方便。这种商店通常规模不大,其食品价格要比其他商店高出15%~20%,但由于方便购买也很受顾客欢迎。这种商店发展十分迅速,从1957年的500家增至1973年的1.7万家。作为间接的竞争者,便利店已成为大洋公司及其他拥有超级市场的公司需要认真对付的一股强大力量。
1971年,59岁的威廉·J 凯恩就任大洋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当时,正值销售滞缓、利润下降的时期。第_年初,他决定把连锁商店改为超级廉价商店。一夜之间,公司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店都改成为一种叫做WEO 的廉价商店。这些商店虽没有重新建造。但却有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90%的商品价格降低了。尽管有些商品只降低了几分,但对当时利润只有20%左右的食品杂货来说,影响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商品的种类减少了。大洋公司的商品种类通常为11万种左右。现在。在廉价商店中减少到约8000种,也就是说,取消了一些商品。
廉价商店在新的经营政策指导下,改用了新的招牌和标志,并充分利用超级市场上传统的报纸广告和广播、电视广告等,宣传其食品价格大大低于竞争产品的价格。1971年,大洋公司先后开办十几家廉价商店。
鉴于公司自1961年以来各季度都有大的亏损及廉价商店试验的成功。公司决定将所有商店都改为廉价商店。廉价商店中商品价格的降低,在利涧上表现得最明显。大多数超级市场(包括大洋公司的普通商店)的利润率在20%^-22%左右; 廉价商店的利润率估计在9%^'13%之间。这意味着尽管销售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公司的收益并没有大幅提升。
(2)反击:竞争者的回应
竞争者对大洋公司的进攻性削价和促销行为不会熟视无睹,袖手旁观,众多的大型超级市场都跃跃欲试,力图顶住这股逆流。例如,东部有一家名叫帕特雷·普莱德的连锁商店,在广告上号召顾客把大洋公司的削价广告带来。声称要与其在价格上比比高低。各商店的利润都在大幅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