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710电影史[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新中国电影好戏连台,首先是文化部设立常规电影奖项; 其次是_____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于_____恢复评奖活动; 再次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从_____起设立每年一次的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活动。
【答案】1962年;1980年;1981年
2. 1930年8月,几家大电影公司合并,成立联华影业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与明星、天一鼎足而立吸引来一批高水准的电影人才,比如导演中的_____、_____、_____,编剧里的_____、_____,再加上阮玲玉、金焰等一代巨星,构成了中国30年代电影无可复制的黄金阵容。
【答案】孙瑜;蔡楚生;史东山;田汉;夏衍
3. “长城”公司提出“_____”的口号,主张用电影反映社会问题。“神州”公司则主张“_____”地用电影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观。他们大都受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的“_____”的主张的影响。
【答案】问题剧;潜移默化;为人生而艺术
4. “长城”公司的主要创作人员侯耀便主张以电影艺术“表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人生”,影片有《_____》《_____》等。
【答案】弃妇;一串珍珠
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专门放映电影的正式影院在中国还很少。绝大多数影片是在_____中作为演出间歇的余兴节目放映的。影片放映常常与戏曲、说唱以及文明戏演出穿插在一起。这种_____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多集长片越来越多地输入中国,_____才逐步取代了这种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
【答案】茶楼戏园;茶楼戏园;专业影院
6. 1939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的《王先生吃饭难》,编导和主演都是_____。
【答案】汤杰
7. 影片《悲情城市》的导演是_____。
【答案】侯孝贤
8. 电影《长离别》属于______电影。
【答案】左岸派
二、名词解释
9. 费穆
【答案】费穆,中国电影导演中艺术风格突出的佼佼者。1934年到1935年,创作的《人生》《香雪海》《天伦》等,注重家庭伦理和人间亲情的倾向基本表现出来,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明显展露。30年代费穆的电影还有《狼山喋血记》等。
10.《芙蓉镇》
【答案】谢晋执导影片。《芙蓉镇》通过描述在“文革”期间湘西一个偏僻山区小镇几个小人物发生的命运演变,对“文革”的荒诞、非理性进行猛烈的抨击,反映中国妇女和广大知识分了在这场运动中所承受的悲惨命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影片以小角度引发出大主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非常成功。两部影片在艺术思想与技巧上都达到当时中国电影的出众水平,标志着传统电影的深厚与艺术变化趋向,也成为谢晋电影的经典代表。
11.《林家铺子》
【答案】水华于1959年执导的影片,由夏衍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借一个小铺的破产过程描绘出30年代内忧外患下的中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纷争,揭示了当时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突出了社会意义,也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林老板形象。风格朴实含蓄、自然淡雅,民族特色浓郁,显出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底,于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12.《火烧红莲寺》
【答案】改编自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所著畅销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张石川将它搬上银幕,1928年5月影片公映,火爆一时。卖座佳绩促使明星公司连续拍摄续集,一共拍了18集,最后一集于1931年6月上映,时间跨度达三年之久。影片混合武侠片和神怪片的创作路数,以侠客义士惩恶扬善、无坚不克的英雄举止,彰显时代所需的尚武精神。影片还配合有宏伟的布景规模、惊险的武打表演和独创的特技摄影。在《火烧红莲寺》的带动下,当时影坛形成了武侠神怪片创作热潮。
13.郑君里
【答案】郑君里为新中国建立之前已经创作有出色作品的第三代电影人,40年代末期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成为中国讽刺喜剧的杰作。与郑君里、岑范共同执导《林则徐》,影片从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的禁烟运动展开,通过禁烟运动、反英斗争等重大事件展现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的风云变幻。该影片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是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二是在叙事和造型上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14.《南征北战》
【答案】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出品。导演成荫、汤晓丹。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
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陈毅、粟裕等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战斗生活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战》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1952年版为黑白影片,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重拍了彩色故事片《南征北战》。
15.王家乙
【答案】王家乙(1919-1988),电影导演。王家乙导演的影片多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以抒情见长,风格明丽、手法细腻; 对喜剧处理流畅、明快、富于浓厚的生活情趣。代表作有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五朵金花》01959)、表现彝、汉民族情谊的《达吉和她的父亲》C1961O 《五朵金花》在1960年获埃及第一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
16.《渔光曲》
【答案】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编剧、导演蔡楚生。影片通过一家贫苦渔民的悲惨遭遇,以凄婉的笔调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王人美和韩兰根饰演的一对渔家儿女小猫和小猴的命运故事感人至深。《渔光曲》拍摄周期长达18个月,1934年6月14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时值盛暑却观众如潮,连映84天,创造了当时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1935年2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三、简答题
17.样板戏电影创作中的三突出指的是什么?
【答案】(1)“三突出”是拍样板戏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它是由于会泳首次提出的,1968年5月23日,于会泳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塑造人物上要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2)后来,姚文元把“三突出”的原则进一步概括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并把它上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3)“三突出”原则,在样板戏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借助于各种电影手段,被推向极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有人做了这样的总结归纳: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敌寒我暖。即在景别表现上,对敌人用远景,对英雄人物用近景; 在光的运用上,对敌人用暗光,对英雄人物用亮光; 在人物造型的比例上,敌人要显得渺小,英雄要显得高大; 在镜头角度上,对敌人要俯拍,对英雄人物要仰拍; 在色彩冷暖上,对敌人一般打蓝光,对英雄人物打红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