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专业学位)614专业基础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答案】仰韶文化彩陶,高21.6厘米,画径2.1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红陶,遍体磨光。器形尤如葫芦,小口,细颈,阔肩,扁腹,肩腹间有脊棱,腹下部收,小平底。瓶身以黑彩绘水。鸟衔鱼纹。造型秀美,构图简单生动。

2. 大禹治水图玉山

【答案】乾隆后期制作的陈设品,为现存古代最大的玉雕。青玉质,高两米多,重逾五吨。据清宫藏宋代同名绘在扬州雕成。表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的宏大场面。

3. 铜胎掐丝珐琅

【答案】铜胎掐丝珐琅是用铜作胎,掐铜丝勾画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简称“珐琅”,俗称“珐蓝”。因它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而且通常都以翠蓝釉为底色,故又称作“景泰蓝”。

4. 越窑

【答案】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主要烧造青瓷,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5. 夹纻

【答案】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6. 嵌螺钿

【答案】螺钿就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粘贴在素镜上。

7. 回纹

【答案】回纹是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构成单独纹样,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通常是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8. 青花

【答案】是釉下彩瓷,在白色瓷器上用钻盐类金属元素在釉下绘制青色花纹,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显出一种清雅、幽静,蓝色图案永不褪色。它是陶瓷工艺中,自元代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

二、填空题

9. 由于辽代瓷业的兴起,设立了专管窑务的“_____”。

【答案】瓷窑官

10.花瓷是_____彩瓷,始创于_____代。

【答案】釉上彩;元代

11.明代著名制漆名家_____,总结漆艺生产创作实践经验,写成了_____,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它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装饰方法。

【答案】黄大成;《髹漆录》

12.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13.仰韶文化中以_____、_____为主要代表。

【答案】人面角纹盆;鹳鸟角石斧

14.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15.唐代织锦发明了利用纬线起花织出的_____,著名的陵锦纹样_____。

【答案】纬锦;陵阳公样

16.放区的棉、毛、丝、麻等各种纺织品,都得到发展。特别是_____工艺,更取得丰硕的成果。

【答案】棉纺织

17.战国铜镜绝大部分为_____形,第一次集中揭示了_____创作规律。

【答案】圆;圆形适合图案

18.元代著名的纺织工艺家_____,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黄道婆

三、简答题

19.简述周代的青铜器的特点。

【答案】(1)周代的青铜器,装饰趋向规格简单。

(2)种类相对减少,而数量却大大超过了商代。

(3)食器有增加,而酒器在减少。

(4)周代青铜器的器体较薄,最有特色的,是出现长篇的铭文。代表作是大盂鼎。

20.简述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

【答案】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故称宋代是“瓷的时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窑场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各具地区特色的瓷窑体系,不同的窑系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名瓷的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定窑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磁州窑、吉州窑之浑厚的民间特色。

从总体上看,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皿的恰当的比例和尺度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宋瓷装饰手法多样,釉色丰富,整体呈现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21.简述黄道婆贡献。

【答案】(1)改进了“用手剖去其子”的去棉子的原始方法,运用轧车,进入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

(2)改进了用“线弦竹弧”的弹棉工具,运用了新式弹弓,比用手拨弦的小弹弓省力省时。

(3)提高了纺纱效能,由过去的一个纺锭,增加到三个纺锭。

(4)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使普通的棉布能呈现出“折枝,团凤,棋局,字样催然若写”的图案花纹。

22.简述编织工艺的特点。

【答案】(1)就地取材

无论是漫山遍野的竹、藤、棕、草,还是农业副产品如麦科、玉米皮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科学的发展,还提供了人造纤维、塑料等新的编织材料。

(2)价廉物美

劳动人民用精巧的手艺,将普通的材料制成适用而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3)广泛的技术力量

在许多传统的编织工艺地区,妇女儿童们都娴熟编织手艺,是一支重要的生产力量,编织工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