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二) . 13 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三) . 22 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四) . 30 2018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五) . 39
一、简答题
1. 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使用测验时,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
(1)测验分数合成的原因
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测验施测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是原始分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①临床判断。研究者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到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缺点是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②推理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包括单位加权和等量加权。单位加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直接相加而得到一个合成分数;等量加权需要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 分数)。
③多重分段。当用测验来决定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分数线,分数在这条线以上的人接受,在这条线以下的拒绝,这是只有一个预测源的情况。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预测源。这种方法只是把人分为达到最低标准(接受)与未达到最低标准(拒绝)两类,而不在两组人内部做进一步的区分。根据确定分数线的不同情况,多重分段可有两种主要模式:综合分段、连续栅栏等。
④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多重回归是最常用来组合分数的模式。多重回归方程式的导出一般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的。
⑤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组合分数,比如:完形记分、轮廓分析等。完形记分就是将各个变量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孤立地看每一个反应结果,而是看总的反应模式。轮廓分析主要是考虑被试在各个测验或量表上所得分数的轮廓,而不是将各个变量做简单的线性组合。
2. 简述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答案】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是当今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项目反应理论最有特色的应用。
(1)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
①在测试过程中能快速估计被试水平参数和参数估计精度。
②能针对精度目标,选出与被试水平相匹配的试题进行测试。
③对于使用了不同试题施测的被试能估计出具有同一参照系的水平值。
(2)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在测试中,计算机可以不断估计被试的潜在特质值9, 可以通过累加参测试题的信息函数而计算测验的精度。
3. 比较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的发展
①在智力测验方面
主要表现为:1917年,樊炳清首先介绍了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率先开设心理测验课程。1921年,廖、陈二人出版《心理测验法》。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美国测量学家麦柯尔来华讲学,并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的师生编制测验,各地编成测验40多种,等等。
②在人格测验方面
主要表现为:肖孝荣曾修订了“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表”,并编制有9〜15岁的常模。1937年,周先庚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中国学生,也发现中国学生的情绪适应性较差。1948年,刘范曾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③在教育测验方面
艾伟曾编制小学儿童各科学绩测验10多种。特别是他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研宄,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2)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解放后的发展
①智力测验
主要表现为: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天津成立心理测验协作组,决定由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于1982年完成修订工作。1986年,龚耀先又主持修订了“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1992年,戴忠恒修订了“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等等。
②人格测验
主要表现为:1982年,由宋维真主持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凋查表”,于1985年完成修订工作。1981年,刘绍衣等修订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制定了辽宁省的常模,后于1988年由戴忠恒、祝蓓里主持制定出全国常模。吴文源等于1990年修订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1988年,洪德厚等编制了“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特征问卷”。1992年,宋维真等人在借鉴“明
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出“心理健康测查表”,1993年,他们同香港学者合作编制出“中国人个性测量表”。1992年,沙毓英、张锋等人编制出“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并于1995年在张锋的主持下制定了云南省城市、农村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常模。
③教育测验
主要表现为: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人编制“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用于测量小学毕业生的普通能力。1980年开始,在张厚粲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高考研宄组对每年的高考试卷作了系统的统计分析。1986年,罗黎辉、施良方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等等。
④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
主要表现为: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组建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后进一步扩建为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制定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两个文件,由《心理学报》公开颁布。教育学界电成立了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会,开展有关工作。
人才培养:继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率先开设“心理测量”课程以来,各大学有关系科都已先后开设了“心理与教育测量”课程。一些大学招收硕士和博士研宄生,为该学科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以及一些大学还多次举办心理测量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
⑤学科建设
80年代以来,国内不仅发表了大量有关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研宄论文,而且出版了多种教材与专著。
(3)比较
比较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心理测量学的发展,可以发现:
①心理测量学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解放后,心理测量学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层次,都比解放前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②中国的心理测量学开始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中国人丛开始的介绍国外的先进的心理测量学知识和测验,到开始设立学科和专业,并且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了。心理测量学在中国有着光明的前途。
4. 题库的基本要求是哪些?您认为建设题库有什么好处?
【答案】(1)题库的基本要求
①植基于一种科学的测量理论。
②贮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所有试题品质优良,技术参数完备。
③题库内部结构层次清楚、分类严谨,试题检索方便。
④题库管理方便、可控性强、易于维护更新。
⑤保密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