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816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测量的效度

【答案】所谓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所测量的是否是希望测量的,也可以说,效度是指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2. 参数值

【答案】参数值又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3. 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中观理论,是指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都属于中层理论。

4. 比较分析法

【答案】比较分析法是指研究者从先前己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如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群体等)的规律性。

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一致性比较法; ②差异性比较法。

5. 研究命题

【答案】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所不同。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的确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这是它们有些相近的原因; 但社会研究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史为集中,也更为明确,这是它们之间有所小同的地方。

二、思考与实践

6. 实地研究中有哪几个主要的阶段? 为什么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特别重要?

【答案】(1)从实施的程序上看,实地研究通常可分为6个主要阶段。

①选择研究背景,在客观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既与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密切相关,又容易进入、容易观察的背景。

②获准进入,获准进入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并不是保证能获准进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这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就生活在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社区,或者就工作在研究对象所工作的单位,他们既认识研究者(是研究者的朋友、亲戚更好),同时又认识研究者所希望研究的那些研究对象。总之,他们能够十分便利地将研究者“带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中。

③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④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

⑤整理和分析资料。

⑥报告研究结果。

(2)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的重要性在于获准进入在一定意义上只是完成了进入实地的表面程序,或者说只是获得了在所研究的群体或社区中的“公开身份”,它离真正进入社区的生活,进入所研究的群体还有相当的距离。

因此,尽快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尽快与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是进入实地后研究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在一定意义上,研究者能否取得研究对象的信任,他能否与研究对象建立起友善的关系,决定着他的实地研究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如果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的眼里始终是“外来人”,人们始终对他抱有戒备心甚至充满敌意,那么,研究者要从这些研究对象那里得到真实的资料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即使人们知道研究者是来做研究的,只要研究者和他们之间达不到某种程度的熟悉和信任,相互之间没有建立起友善的关系,研究者的观察和访谈就难以顺利开展。

7. 观察有哪几种类型? 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角色,可以将观察区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 也可以根据观察地点的不同将观察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还可以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将其区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各种类型的观察的含义及特点如下:

(1)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

①实验室观察

实验室观察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由于实验室观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且观察的范围和对象又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在社会研究采用此法的很少。

②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即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2)局外观察与参与观察

①局外观察

局外观察,又称为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②参与观察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3)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①结构观察

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结构观察多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的内容是固定的,观察记录表也类似于结构式问卷,观察者根据统一的要求,对每一个观察对象进行统一的观察和记录。因而其结果可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②无结构观察

无结构观察是指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无结构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的结果也不具有统一的形式,观察所得资料通常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这种无结构的观察是实地研究中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8. 如果要进入一个正式组织(如医院)、一个公共场合(如火车站),以及一个私人背景(如家庭)开展实地研究,请你分别描述三种不同的获准进入的方式。

【答案】(1)进入一个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可以采用一个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研究者单位及组织的介绍信,取得这个正式组织的认可后进入;

(2)进入一个公共场合,可以采取直接进入的方式进行观察研究;

(3)进入一个私人背景开展实地研究,可以通过“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将研究者带入到私人背景中。

9. 文献研究方式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