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1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横向研究
【答案】横向研究又称为横剖研究,它是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横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总体的横截面进行了解,它也可以用来分析和比较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总体中的不同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构造效度
【答案】构造效度又称结构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结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3. 控制组
【答案】控制组又称对照组,它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其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控制组的作用是向我们显示,如果不接受实验刺激那样的处理,那么实验组将会发生什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观察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同时他们也观察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并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4. 集中填答法
【答案】集中填答法的具体做法是: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 接着由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 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 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将问卷收回。收回问卷的方式可以采用投入问卷回收箱的办法,以消除集中填答法所带来的某些心理顾虑。
集中填答法的优点如下:
(1)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调查时间、人力和费用;
(2)比邮寄填答法更能保证问卷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集中填答法的局限如下:
(1)许多调查研究的样本根本不可能集中,而一旦被调查者不能集中,这种方法的优点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2)将众多的被调查者集中在一起,有时会形成某种不利于个人表达特定看法的“团体压力”或“相互作用”。
5. 因变量
【答案】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并用y 来表示。在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 在调查研究中,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二、思考与实践
6. 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请设计出测量公共事务参与的操作化方案,并列举出你认为最应该考虑的五个影响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
【答案】(1)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 首先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其次,决定一个定义。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首先,列出概念的维度。其次,建立测量指标。
(2)测量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的操作化方案为:
首先,澄清与界定概念。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是指,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对于社区中的公共的事务参与的程度。包括社区中的各方面事务。比如政治选举,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其次,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①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②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实践③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存在的问题。
建立测量指标:①是否愿意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②更加愿意参与哪种类型的社区公共事务③您参与过几次社区公共事务④您认为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存在哪些问题.
(3)我认为最应该考虑的五个影响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因素为:①性别②政治年貌③文化程度④收入⑤时间。
7.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案】(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的构成
社会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着不同层次和方面的综合的体系,这一体系中包括众多的内容,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通常将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①方法论; ②研究方式; ③具体方法和技术。
(2)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①由于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哲学基础,因而它与研究方式之间的关系尤为密
切。不同的方法论观点不仅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选择,同时更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以至于在研究方式和力法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常见的模式。比如:
运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研究者,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定量的文献研究的方式,以凸显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客观性;
运用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研究者,则更经常地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以及定性的文献研究方式,以凸显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主观性。在研究的思路和策略上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体验和感悟,方法上更多地依靠研究者的参与和对情境的分析。
反过来,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其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研究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特别是对研究问题的选择。
②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比如: a. 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b. 实地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无结构访问的方法,以及定性资料的分析技术;
c. 实验研究需要运用随机指派的方法、量表测验的方法、量表制作技术、实验刺激技术和实验控制技术;
d. 文献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等。
8. 简述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差异。
【答案】在社会研究中的观察指的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角色,可以将观察区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概念对比:①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正在被观察。非参与观察常被用来研究儿童的行为,或用于研究公共场合及公众闲暇活动中人们的行为。
②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2)①实验室观察是典型的非参与观察,在实地研究中也有一些是以非参与观察的形式进行的。非参与观察可以是结构式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式的。
②参与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是实地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相对应)的一种主要方法。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3)优点对比:
①参与观察的优点是,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较小,能够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最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