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 情境学习

【答案】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

3. 校园网

【答案】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所以应具有教务、行政和总务管理功能。校园网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能够在网络上运行。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或多个系),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

4. 元认知策略

【答案】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二、简答题

5. 对照两类现行的不同教学结构,谈谈你对“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的理解以及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1)“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是在综合分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缺点,在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教学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

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缺点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③“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是对上面两种教学结构进行分析,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也可称为“学教并重”教学结构,强调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调动了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会产生影响

①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②改变教学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③改变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④改变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⑤改变教学过程中绝对的学生中心或教师权威的地位,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6. 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案】(1)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是在移植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与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了我国教育技术自己的特点:

①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国外的教育技术。它主要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色。

②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正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90年代,我们成功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并结合中国教育电化教育学科的特点,发展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③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我国的教育技术己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科专业体系。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即使在教育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只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

④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始终有严密的组织机构,通过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来推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在中央及各级地方设立电化教育研究机构、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

(2)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在理论构建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认识上误区和研究方面的问题:

①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有误区主要有:

a. 重电轻教。重视电教设备的维修与保管而轻视其发挥教学功能及作用。

b. 重硬不重软。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

c. 重教不重学。重视在教的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而忽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支持与发展。

d. 偏科技轻人文。重视技术水平考察而忽视人文修养,技术是双刃剑,需要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作用。

②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a. 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独立学科。

b. 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

7. 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答案】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曾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进行过探讨,但研究最有系统和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以美国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做了系统研究。他们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等三大领域,又按层次将各个领域分成若干亚领域。在三个领域中,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①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层次:

a. 知道:知道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知道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它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b. 领会: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想测量是否对知识材料产生了领会,可以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转换就是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解释就是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 推断就是预测发展的趋势。

c. 运用:这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运用的能力要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

d. 分析: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e. 综合: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f. 评价:这是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②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a. 接受:这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它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先有感知,才能产生注意,最后才选择所要注意的刺激。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