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哪些,筹资方式有哪几种?
【答案】(1)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①政府财政拨款。
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一是财政拨款,即政府直接拨款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社会救助基金、军人保障基金及有关公共福利基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形成。二是实行税收优惠或让利,这是一种间接资助形式,它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国家允许社会保障机构强制地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税前社会保险费,国家对社会保障机构筹集的基金实行免税优待,以及对社会保障对象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征税。国家让利表现为国家对存储于国家金融机构的社会保障基金,或对社会保障机构用于投资的资金,给子较高的利率优惠。三是承担社会保障管理费用。
②雇主和个人缴费
雇主与个人缴费是现代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雇主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方式就是为其雇员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它一般按雇员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由社会保险机构依法强制征收。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社会保险制度通常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二是社会成员在享受有关社会福利尤其是社会服务时,也可能需要承担有限的付费义务。
③社会筹资
社会筹资的渠道主要有社会捐赠和发行彩票。
④其他渠道
其他渠道主要有社会福利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发行特种国债、国际援助等。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
①征税方式
征税方式是政府根据国家立法规范,运用行政权力采取税收形式强制筹措社会保险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征税方式的好处在于强制性强,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保险项目简单明了,缴税和支付有章可循,管理简便。不足之处在于税收形成财政资金后,只能通过年度预算来安排,进而无法抗拒周期性的社会保障风险。
②收费方式
收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范,强制向企业与劳动者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它一般限于社会保险。之所以采取收费方式筹资,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险资金是分项来源于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并必须分项专门用于特定的社会保险项目。
③强制储蓄方式
强裁储蓄方式也称个人账户制,是指雇员和雇主按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员设
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式。
④其它方式
发行福利彩票,可以募集到相当数量的社会保障基金; 而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则构成了福利事业的一个重要经费来源:还有社会募捐等。
2. 结合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举例说明“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模式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结合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模式的实现方式是:
(1)社会保险基金现收现付与预筹积累模式现收现付式又称非基金式或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
预筹积累式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社会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己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的运营和管理。
(2)以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模式的实现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包括:改革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资金运行方式; 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金的办法;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大多数劳动者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 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入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在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模式是这样实现的:
①灵活运用“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模式
在统账结合这种制度模式下,企业和职工均按照一定的比例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义务,其缴费被分解成两部分,分别记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统筹账户和归职工个人名下的个人账户。职工的退休待遇则包括来源于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社会统筹,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将一部分上缴资金做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这种方式超出了单位管理的范围。个人账户,也称个人基金账户,实行个人账户,将个人投保部分完全记在个人的名下,有利于落实个人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个人投保积极性,并且便于劳动者在不同体制和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从管理角度看,还可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增加管理机构的责任感。
②“现收现付”和“预筹积累”模式的结合,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包含着“预筹积累”模式的混合式的基金筹集方式,更加符合我国的国隋。第一,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国家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第二,有利于退休者获得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 第三,这种方式中的积累部分可以在不同身份的劳动者中实行,可以不受单位所有制和就业期限的限制,缴费只与收入相联系,退休待遇给付标准互相统一,不容易出现矛盾,同时也有利于市场化用工制度的发展,有利于人员的正常流动; 第四,混合方式有利于新旧保险体制的过
渡,可以解决既保证当年需要,又满足长远需要的难题。
3. 社会保险基金有哪些特点?
【答案】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有:
(1)强制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依法强制筹集的,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和使用。
(2)储备性
社会保障基金一般分为积累型基金和现收现付型基金。积累型基金是为了应付那些发生概率很高的风险,如老年风险,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需要事前有所积累; 现收现付型多采取“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政策,因此现收现付型基金并非完全没有积累,也要有少量积累作为资金储备。
(3)互济性
社会保障基金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是社会成员之间互济性的反映。
4. “第三条道路”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观点?
【答案】“第三条道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策发展变化的直接产物,是为了避免传统的左翼(即社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化而寻求的一种中间道路。在社会民主党的历史上,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第三条道路”这个术语。在战后早期,各社会民主党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条既不同于美国的市场资本主义、又不同于前苏联式共产主义的独特道路。“第三条道路”在社会保障方面有这些观点:
(1)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确保福利开支、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较多地强调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突出维护社会公正。“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理念,强调要实现社会保障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减少和避免滥用权利的现象,在坚持“享有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转向从社会索取的权利与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应同时并举,“不承担责仟就没有权利”。
(2)实现从“消极福利”(Negative Welfare)向“积极福利”(Positive Welfare)的转变
建立以提高就业能力取代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体制,从救济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利。社会保障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而是创造条件促进公民学习新技能,接受新工作,“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而不是直接给予利益”。使社会保障政策与讲求竞争和风险意识相联系,以培养个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独立意识,发挥社会各种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使它们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更积极的贡献。吉登斯宣称“贝弗里奇在1942年撰写的报告中,公开向医乏、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宣战,此举使他名气大振。这就是说,他侧重关注的几乎完全是否定性的方面。今天,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积极的福利,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其他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作出贡献,而且,它还将有助于财富的创造。”
(3)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要重新定位国家的作用,要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新的关系。要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