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债券市场近期经历了很多信用风险事件,首先是2013年尚德电力发生违约,这一件事使广大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随后2014年3月7日,“11超日债”宣布正式利息违约,这一事件对我国债券市场影响很大,它不仅仅是中国债券市场的第一例利息违约事件,更是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怪状,这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不再是之前大家所想象中的刚性兑付了。自此,人们也对违约风险有了新的认识,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债券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本文对可违约公司债券的定价研究从该角度而言,无疑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用风险溢价,得出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可违约公司债券的定价公式;然后在实证部分首先分别选取了19只ST和非ST公司作为对照,用于验证不完全信息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在通过之后,分别利用Merton模型、简约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得出“11超日债”的违约率,然后利用穆迪公司发布的信用评级标准,和债券的实际评级结果进行对比;然后计算Merton模型、简约模型和基于信用风险溢价和不完全信息的定价模型下“11超日债”的价格,并和“11超日债”的实际价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和传统的模型相比,不完全信息模型对我国的可违约公司债券有更好的的甄别作用,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发挥分级作用。同时本文提出的基于信用风险溢价的不完全信息的我国可违约公司债券定价模型,和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我国可违约公司债券价格。最后,本文针对影响可违约公司债券的因素做了敏感性分析,并发现可违约公司债券价格对公司资产价值波动率的变动反映更为敏感。
随着中国公司债券市场违约的发生,可违约公司债券定价的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为我国可违约公司债券的定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