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805普通生物学2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砂土保藏法。

【答案】砂土保藏法是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该法是将纯种微生物的孢子(真菌、放线菌孢子,细菌芽孢)悬液混入灭菌后的河砂和沃土中,真空干燥后

左右。

2. 外周免疫器官。

【答案】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 、B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主要是脾脏和淋巴结,由中枢免疫器官产生的T 、B 淋巴细胞至外周免疫器

官定居,在遇到抗原刺激后,它们就开始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致敏淋细胞或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3. 二步发酵法

【答案】二步发酵法指反应中有两步由微生物发酵,其余各步仍为化学转化反应的发酵方法。

4. 生态系统。

【答案】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 微生态平衡。

【答案】微生态平衡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保持着一个十分和谐的平衡状态,在菌群内部各微生物间也相互制约,维持稳定、有序的相互关系。

6. 曲。

【答案】曲是指一类由麸皮等疏松的固态养料经接种和发酵而成的活菌制剂,有利于通气散热和微生物的生长。

7. 总有机碳含量(TOC )。

【答案】总有机碳含量(TOC )是指水体内所含有机物质中的全部有机碳的含量。

8. 富营养化。

【答案】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第 2 页,共 22 页 下保藏。保藏期可达年

9. 可变区(V 区)。

【答案】

可变区是指

是可变的。

10.鉴定。

【答案】鉴定是借助现有的单位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鉴定,确定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分子中占重链或轻链长度的一段区域,该区域内的氨基酸序列

二、简答题

11.在无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用哪些方法来判断某种细菌是否属于有鞭毛的菌?

【答案】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鞭毛加粗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2)在暗视野中观察悬滴标本中细菌运动情况。

(3)在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某一细菌,如果在其穿刺线周围有混浊的扩散区,说明该菌具有扩散能力,即可推测其存在着鞭毛,反之则无鞭毛。

12.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Prion )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阮病毒是指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传染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但仍然是由基因编码的一种正常蛋白质(PrP )的两种异构体

的疾病又称之为构象病。

13.简述鞭毛的不同着生方式。并举例。

【答案】鞭毛着生方式及实例:

(1)单生,可分一端单鞭毛菌,如霍乱弧菌,二端单鞭毛菌,如鼠咬热螺旋体。

(2)丛生,可分一端丛生鞭毛菌,如荧光假单胞菌,二端丛生鞭毛菌,如红色螺菌。

(3)周生,周生鞭毛,如大肠埃希氏菌、枯草杆菌。

14.简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答案】微生物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微生物基因组学研宄将全面展开;

(2)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宄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

(4)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

第 3 页,共 22 页 (存在正常组织中)和引起PrP (存在于病变组织中),其氨基酸和线性排列顺序相同但是三维构象不同,因此,由

(5)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15.简述豆科植物根瘤菌保护固氮酶免遭氧毒害的机制。

【答案】豆科植物根瘤菌保护固氮酶免遭氧毒害的机制:根瘤菌侵入根毛并形成侵入线再到达根部皮层后,会刺激内皮层细胞分裂繁殖,这时根瘤菌也在皮层细胞内迅速分裂繁殖,随后分化为膨大而形状各异、不能繁殖、但有很强固氮活性的类菌体。许多类菌体被包在一层类菌体周膜中,维持着一个良好的氧、氮和营养环境。最重要的是此层膜的内外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豆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的含铁蛋白,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两者共生时,由双方诱导合成。血红素和球蛋白两种成分由根瘤菌和植物分别合成。豆血红蛋白通过氧化态的铁离子和还原态的铁离子间的变化可发挥“缓冲剂”作用,借以使游离氧维持在低而恒定的水平上。

16.微生物通过主动运送吸收营养物质与促进扩散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1)主动运送与促进扩散相比的优点:在于可逆浓度运送营养物质。通过促进扩散将营养物质运送进入细胞,需要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于胞内,而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微生物所处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往往很低,促进扩散难以发挥作用;主动运送则可以逆浓度运送,将环境中较低浓度的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2)缺点:在于主动运送需要消耗能量。如在E.coli 中,主动运送1分子乳糖约耗费0.5分子A TP , 运送1分子麦芽糖要耗费1.0〜1.2分子ATP 。

三、论述题

17.试述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区别:

①分解代谢是将复杂的有机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能量(ATP )和还原力[H]的过程;

②而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将简单小分子、ATP 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又是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的。

①如果生物体中只能进行分解代谢,则有机能源的最终结局只是被彻底氧化成

和繁殖。

②反之,如果要保证正常合成代谢的进行,又必须抽掉大量为分解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需的中间代谢物,其结果会影响以循环方式进行的分解代谢的正常运转。

18.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别。

【答案】(1)形态、构造的差异: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比较大的细胞器,外膜平整,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表面着生着许多ATP 合成酶复合体;叶绿体由3部分组成,

第 4 页,共 22 页 和产生A TP ,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任何中间代谢物累积,因而合成代谢无从进行,微生物也无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