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809管理学基础[专业学位]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根据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模型,领导者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明茨伯格的划分,管理者的角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决策方面。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
二、名词解释题
2. 平衡计分卡
【答案】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力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3.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
(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4. 薪酬水平
【答案】薪酬水平是指企业员工从公司获得的总体收入规模。一般而言,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因素有:①受教育程度。薪酬一般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②工作经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和工作经验成正比。③年龄。④行业背景。技术含量较大的行业的平均工资要高十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的工资。⑤个人素质。这是决定个人薪酬的最重要的因素。
5.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
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6. 价值链
【答案】价值链是指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三、论述题
7. 论述现代产品寿命周期曲线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的启示。(至少300字)
【答案】(1)产品寿命周期曲线的特点
由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联成的一条曲线称为产品寿命周期曲线。产品寿命周期曲线的特点是:在产品开发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在引进期,销售缓慢,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 在成长期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 在成熟期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 在衰退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
(2)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新产品开发策略的启示:
①任何一个产品生命周期都是与相关的需求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相联系的产品,生命周期由需求与技术的生命周期决定。企业产品开发,要从需求出发,任何产品都只是作为满足特定需要或解决问题的特定方式而存在,同时必须跟踪最新的科学技术开发产品,设法运用科技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②根据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一般地说,当产品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时,企业就应该注意改造和革新这种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新顾客。与此同时,还必须着手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当产品的衰退期来临之后,要及时调整产品系列,淘汰己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及时推出另一种新产品,从而又开始它的新的市场生命周期。
③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周期的阶段性特点具有规律性。企业必须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状态做出切乎实际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以避免陷入产品滞销、企业亏损的局面。在当代科学技术水平迅速发展、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得以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不断的创新新产品和改进旧产品。创新可以说是使企业永葆青春的惟一途径。
④企业在从事开发活动时应当注意开发的时效性,即研究能迅速出成果的项目。因为完全有可能研发的某一种产品还没有面世而这种技术在市场己经过时了。此外,企业还应当研发有重大技术意义的项目。因为这样的项目在市场上的产品生命周期能相对较长一些。
8. 解释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
【答案】从历史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见下表)
表 企业价值观的发展
(1)工业化初期,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价值观必然是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到
处都是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一,不这样做反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成为当时的另类。
(2)工业化中期,资本原始积累已基本完成,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为了求得社会稳定和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或者为了更文明地提高生产绩效,企业逐步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更多地较为公平地兼顾到员工的利益。有了较高的工资标准,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失业保障制度。
(3)到了工业化后期,大批中产阶级已成为社会的主体,许多商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再狭隘地只追求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把企业价值观提升到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上。所谓利益相关者,首先是股东,其次是员工,然后是消费者,同时也要保证供应商能够共赢。
(4)由于在人类工业化过程中,企业长期以来不注意环保,把大量本来应由企业支付的环保成本转移给了社会。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深思。许多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企业不能单纯追求财富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这就是第4阶段的企业价值观。
9. 组织变革的阻力。
【答案】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企业面临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职工个人方面和组织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阻碍变革的职工个人的心理阻力
①职业心向对改革的障碍。经常性的工作和长期从事的职业,容易使员工形成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即定势),称职业心向。职业心向对常规性的工作起积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对变革和变通性的工作来说,职业心向起消极作用,会人大降低生产和工作效率。
在改革过程中,新的工作、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同组织员工原有的职业心向发生冲突,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如果这种压力和负担超过了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便产生抵触和反对态度,阻碍变革的进行。只有破除陈旧的职业心向,形成新的职业心向,才会减少这方一面的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