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817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权力扁平化
【答案】行政权力扁平化是指一种动态化的权力结构状态,要求通过破除行政体系内部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行政体系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行政权力扁平化是行政权力未来的发展趋势。行政权力扁平化的主要表现是: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日渐缩短,权力中心逐渐下移,尽可能地缩短决策链以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迟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以提高施政效率,最大程度地面对权力客体以体现便民原则和人本价值。其影响力更多来自知识、信息、人格和社会资本。
2. 行政发展
【答案】行政发展是指政府对行政组织实施有计划的干预,以完善行政组织提高行政组织效能的过程。行政发展具有正面性、整体性、客观性、目的性、过程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行政发展的前提是当前公共行政形态与系统环境的不适应性。行政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推动行政系统自身的革新以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样性,改革是行政发展的基调。
3. 行政立法效力
【答案】行政立法效力是指通过立法行为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具有的效力。是指不同的行政立法主体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在适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差别,又称“行政法律规范的效率等级”。其含义,首先表现为规范的作用差别; 其次它存在于法律适用的全过程; 再次其效力不同的原因在于行政立法主体的地位不同。按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目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4. 办公秩序
【答案】办公秩序是指对政府机关各构成部分的正常的运转和良好的外观的状态进行的有条理、有组织的安排。例如在办公时间里不得喧哗,不许随意进出,更不得迟到早退,事假病假、
体假需经本人申请,提出正当的证明或充足的理由,获得主管的批准,同时对必须有人处理的工作要找人代替等。针对破坏办公秩序的现象,办公室负责人要坚持及时登记,作为年终考绩的参考。
5. 单项决策
【答案】单项决策又称静态决策,它是有关解决某个时期重大问题、提出总任务的决策以及解决有关某个时点状态存在问题的决策的总和。由于这类决策往往是一次性的,因此有人又将这类决策称为一次性决策。在这类决策中,既有战略性决策,又有战术性决策。
6. 行政不当
【答案】行政不当,又称行政失当,是指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违法、但是违反合理性原则的不适当的行为。行政不当主要是不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造成的,从广义上讲,行政不当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违反了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原则要求。从狭义上讲,是以合法为前提的,可视为有瑕疵的行政行为。行政不当的特征有:
①以合法性为前提,是合法范围内的不当,主要表现为明显不公正;
②行政不当只是发生在自由栽量行为中,而行政违法可以发生在任何行政行为中;
③政不当一般只会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违法既可以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也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
④行政不当被确认之后,可能只部分影响其法律效力,也可能全部影响其法律效力,而行政违法被确定后,一般会影响其全部法律效力。
7. 电子政务
【答案】电子政务是指政府综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及内部管理的各种行政技术的总称。电子政务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电子政务对现代政府的行政技术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电子政务极大地改善了现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
②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8. 行政行为
【答案】关于行政行为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1)广义的行政行为。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所实施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决策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指挥行为、执行行为、监督行为等等。
(2)狭义的行政行为。指合法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
法定程序,通过法定形式,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行政检察、行政许可等等。
9. 目标替代
【答案】目标替代是指组织演进过程中,由于组织的扩大和分化,组织的正式目标被另外的目标所置换的现象。目标替代是组织社会学的概念,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其是指过分地强调行政程序,将行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置于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上,坚持规章就是目的,程序就是一切的现象。这将导致极度僵化的办事作风,机械地坚持原则,过分地注重形式和常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行政效率,反倒贻误行政计划的实现,拖延甚至阻碍了行政任务的完成
10.组织气候
【答案】组织气候是生态行政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组织成员的个性、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与一致的一种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是组织内部环境的一种较具持久性的特质或行为气象,它由成员的共组感情、态度、思想、精神等所组成并通过上述因素表现出来。组织气候是一种中介变量,它问接反映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在特征和内部环境诸因素相互关系的模式。因此,通过测度、认识和改造组织气候,就可以改进组织行为方式,增进组织的和谐与稳定。
二、简述题
11.简述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
【答案】行政权力分配是行政组织内部的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割,依据行政权力结构的层次性和行政权力目的的可分性,将其为若干系统和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其分配方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结构性分配,即根据行政权力的层次性而对其所做的纵向垂直性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结构性权力。结构性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层级性的差别。结构性权力的大小应该与其所在权力层次的高低成正比,层次越高,权力也就越大。在结构性分配过程中,影响行政权力层级性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就是其幅度的大小。因此,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行政机构设置的基本问题。
(2)功能性分配,即根据行政权力所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客体的状况而对其进行的横向水平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功能性权力。功能性权力使行政卞体旱现出功能上的差别。功能性权力的大小往往同功能本身的重要程度呈正比,功能越重要,权力也就越大。行政权力的功能性分配在具体行政组织当中,就表现为行政机构设置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结构性划分与功能性分割是行政权力分配的两种基本方式。这两种分配方式使行政权力主体在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分都拥有相应的权力。作为行政权力总体运行过程的行政管理活动,就是在这些分配基础上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