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6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择性理解
【答案】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选择性理解是选择性定律的重心所在,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处理主要体现在选择性理解上。信息中含的意义不是由传播者硬塞到受众手中的,而是由受众根据主观意愿自己从中发现的。即在对信息如何理解上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2. “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卡兹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一媒介期待一媒介接触一需求满足”的因果链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一改传媒角度为受众角度,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及其满足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把能否满足受众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曾在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但该理论仍然存在以下几个局限性:①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②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③对受众能动性的认识仅限于内容接触方面,有局限,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3. 群体压力
【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4. 媒介购买公司
【答案】媒介购买公司,即从事媒介信息研究、媒介购买、媒介企划与实施等的独立运作的经营实体。其将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的广告版面以及时段买断整合,然后推荐给广告主。最早的媒
介购买公司诞生于欧美。业界一般将1966年法国卡拉特国际媒体公司的成立作为媒介购买公司诞生的标志。同时媒介购买公司是欧美模式的广告代理制的产物,也是广告公司、广告主和媒体三方博弈的结果。
5. 达拉斯·斯密塞
【答案】达拉斯·斯密塞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提出了“受众商品论”和“免费午餐”的概念。斯密塞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需求控制主要是通过大众广告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卖主是大众媒介,买主是广告商; 大众媒介的内容不是广播电视或者报纸媒介生产的真正商品,其本质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受众和保持其忠诚的注意力而使用的诱饵,类似于旧时的沙龙或鸡尾酒会上的“兔费午餐”,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和保持受众观看节目、阅读报纸和杂志,并且培养一种对公开或隐含的广告信息做出有利反映的情绪。“受众商品论”解释了广播电视的广告时段和报纸版面空间具有价值的原因,揭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真正产品是受众群体。
二、简答题
6. 简述革命战争时期,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
【答案】(1)《红旗》
《红旗》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每周出两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初创刊时注重鼓动性,注意一切政治事变的报道,每周对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国家大事都发表评论,帮助读者认清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以后为了加强指导性,又大量刊登中共中央的各种报告、宣言、决议及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等。中共中央曾决定全国各地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为《红旗》的特约通讯员。经常为这个报刊写稿的有挥代英、李立三、罗登贤、谢觉哉等。从第40期起,确定为党的政治机关报。由于国统区白色恐怖严重,《红旗》一直未能公开发行,宣传作用受到一定影响。
(2)《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由《红旗》和《上海报》合并而成,李求实任主编。《红旗日报》的日标是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设有社论、专电、各地通讯、革命根据地来信、国际消息、小说等栏目。除报道国内外重要消息外,还刊载中共中央的宣言、决议、通告等,也发表中央领导人论述革命问题的理论文章。经常为《红旗日报》撰稿的有李立二、关向应、张闻天等。1931年3月8日,《红旗日报》停刊,改出《红旗周报》,至1934年3月终刊。
(3)《红色中华》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红色中华》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创刊起至1934年10月3日,在江西瑞金出版,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从第50期改为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4个单位的联合机关报,共出240期。第二阶段,从1935年11月25日至1937年1月29日,在陕北瓦窑堡出版,这时期的《红色中华》是1张油印的4开报纸,开始只标明是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的机关报,以后才改称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