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原理(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长学校
【答案】家长学校是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多由中小学校、妇联、妇幼保健院(所)、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部门兼办。办学经费自行筹措,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如按学员的学习时间分,有“星期天家长学校”、“家长夜校”、“农闲家长学校”等; 按教育对象分,有“母亲学校”、“爸爸学校”、“乳儿家长学校”、“后进生家长学校”等。按层次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学前子女家长学校,对象为子女是6周岁~7周岁以下的家长,教学内容有优生、优育、幼教知识及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二是在学子女家长学校,教育对象为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学内容多是根据各学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和教学要求,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辅导子女学习和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
2. 客观性原则
【答案】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
二、简答题
3. 简述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五项原则。
【答案】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即指托幼机构要经常开展家长工作,使托幼机构和家庭养成随时沟通、及时互助的习惯。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制度化、系列化和经常化,使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保持一致的步伐。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面向全体家长,为全体幼儿服务。保教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每个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与每个幼儿家长真诚合作,对幼儿家长一视同仁,从而为每个幼儿创设最适宜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条件。
(3)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即指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应重视幼儿及其家长需要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家长工作。只有尊重幼儿及其家长的个别差异,家长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和取得实效。
(4)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即指保教人员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心态变化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能预料这三者的未来,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禁之于未发。
(5)互尊互利的原则
互尊互利的原则即指保教人员同幼儿家长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使双方受益。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都要本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利互惠的原则。
4. 简述幼儿教育原则中综合性原则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课程设公「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它包括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年龄的综合性等。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教育者应注意的事项有:
(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综合性原则在幼儿园实施的效果。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内在修养不断地提高,才会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
我国幅员广阔,城乡差别很大,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差异更是突出,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实施综合教育的时候也就要根据本地的特点进行教学,因地制宜。
(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当前许多幼儿园还不具备进行综合性教育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水平,这时强行进行综合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为综合而综合的做法,最后不仅没有做到综合性教育教学,甚至连原本的分科教学也丢了,最终不利于儿童的学习,使儿童失去本该有的学习机会与学习内容。
综合性原则在幼儿园的实施与发展,是近年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综合性教育原则在幼儿园的实施和普及也给广大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5. 简述幼儿园目标制定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其制定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如下:
(1)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①教育目的。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前阶段的具体化。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个环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要遵循整个教育体系的总方向和方针。
②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社会。担负着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学前教育,就必须面向未来有一个前瞻性的目标和意识。
③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学前教育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儿童的身上,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并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学前教育目标。
(2)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育目标分解的为一法要恰当。制定幼儿园具体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具体化,并落实到幼儿发展上的过程。第三层次的具体教育目标的确定,各个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②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层层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将教育目标的内容逐步具体化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分解到哪一层次,都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结构不受损害,其内容的涵盖面一定要全面,包括幼儿园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每个方面的全部内容。
③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由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 同时,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总目标前进,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三、论述题
6. 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1)原因
①宏观:缺乏国家宏观政策引导
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我国对幼儿的旱期教育整体管理规范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也缺乏督促检查,没有及时深入了解、改善“小学化”倾向,或态度不坚决或听之任之,这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加深。
②社会需要
a. 幼小衔接需要:很多幼儿园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
b. 考试文化影响: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