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技术密集型产业

【答案】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其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大的产业。以先进、尖端科学技术作为工作手段。其特点有,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源消耗低; 科技人员在职工中所占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技术性能复杂,更新换代迅速。

2. 产业

【答案】产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

3. 极化效应

【答案】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4.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5. 区际经济联系

【答案】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由于区域经济是开放的,所以,任何一个区域都会与其他区域发生经济联系。区际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6. 加速原理

【答案】加速原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7. 配第—克拉克定理

【答案】配第—克拉克定律是克拉克在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8. 货物的供给范围

【答案】货物的供给范围是指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的范围。当消费者到中心地购买货物时,它是指消费者从居件地到中心地的移动距离: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发送货物的移动距离。

9. 支柱产业

【答案】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 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支柱产业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大规模产出; ②强调现在; ③强调发展; ④强调扩大就业; ⑤强调带动作用; ⑥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

10.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11.经济区

【答案】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12.空间近邻效应

【答案】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种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空间近邻效应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加剧各种经济活动的竟争。

二、简答题

13.试述全球金融网络的特点及其地理集中性。

【答案】(1)全球金融网络的特点

①全球金融网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长期以来伦敦、纽约、东京一直占统治地位,形成全球金融系统结构的三极。但是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金融网络中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

②金融中心之间的差别很大

每个金融中心都有其独特性,反映了它的历史发展和地理根植性。

(2)全球金融网络的地理集中性

国际性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地位不断加强,国家内部金融业也趋于向中心城市集聚,在金融业集聚的城市内部,银行高层管理机构或继续向一些区位集中(如纽约、法兰克福),或形成新的金融区(如伦敦)。

14.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优越性。而对于机械加工、组装等以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除了受到提供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外,则更多地受到产品市场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2)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15.什么是霍夫曼定理?

【答案】该定理是霍夫曼在1931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即:

霍夫曼定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

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1)。第一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体相当,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