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地理学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交通网的密度
【答案】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也需要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
2. 扩散效应
【答案】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供给范围上限
【答案】供给范围上限是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4. 一般因子
【答案】一般因子是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一般区位因子的具体确定,是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配的成本因素。
5. 连接度
【答案】交通网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与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β为交通网的连结度; E 为边的数量; V 为顶点的数量。
6. 相对成木学说
【答案】相对成本学说是成本学说的一种,该学说认为如果有两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大有利的程度不同; 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大不利的程度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相互获得利益。
7. 夕阳产业
【答案】夕阳产业指产品销售总量在持续时间内绝对下降,或增长出现有规则地减速的产业,其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减速或停滞,产业收益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夕阳产业是
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
8. 集聚机制
【答案】集聚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二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三是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
9. 劳动系数
【答案】劳动系数是指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
10.区域分工
【答案】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
11.霍夫曼系数
【答案】霍夫曼系数是指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12.集聚因子
【答案】集聚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集聚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二、简答题
13.机场产业区的构成
【答案】机场产业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1)机场业务关联产业,包括直接管理与运营机场的航空公司、物品零售业、货物运输与管理业、新闻报道业、饮食业、机场服务业及其他如金融保险、设施管理等服务业等;
(2)在机场周围地区发展的与空运相关的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航空农业、渔业等)、流通业、通信、运输业、广告、软件开发等信息相关联产业以及其他服务型产业。
14.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时常常引用的一种理论。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他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人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
(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往往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这样就为资本循环提供了条件; 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 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3)经济起飞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地增长; 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加速向工业领域流动; 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大量地向工业领域集中; 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成熟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后起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农业虽然还有相当规模,但是劳动力仍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且劳动力日益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
(5)高额消费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满足一般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满足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开始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这时,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为耐用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条件。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在物质生活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随着消费倾向的改变,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5.试述产业集群的特征。
【答案】产业集群的特征:
(1)在组成要素上,产业集群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
其中,生产部门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半成品供应商、成品供应商和销售商,相关产业部门包括了辅助性产品制造商、相似技术或共同劳动力市场的部门:支持机构有教育培训机构,研究开发机构,信息、公共政策制定机构,金融机构,标准制定机构。
(2)在企业构成上,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也有人把产业集群称之为中小企业集群。当然,在一些产业集群中也存在大企业,有时甚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