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弋阳腔
【答案】戏曲声腔。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的方言、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而成。特点是“其节以鼓,其调喧”。明清时代流传全国,有“弋腔”、“高腔”等别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
2. 新民族主义音音乐
【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音乐家,一方面将发展民族文化、壮大民族音乐于本国的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一方面由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开创新的、更为广泛的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这些后继者中的音乐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和准确,并且更多的接受了同时期西欧各流派、风格的影响,在创作上同样进入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潮流中,因此很多专著将这一时期的民族乐派成为新民族乐牌。
3. 第四堵墙
【答案】“第四堵墙”是指写实主义舞台剧的观演之间的一道透明的墙,1903年法国的安托万在《布景漫谈》中提出这种戏剧观念,它是适应戏剧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环境的要求产生的,到19世界末,借助“第四堵墙”的原理以及照明技术的支持,演出时,观众厅的黑暗和舞台上的明亮形成了强烈对比,演员处于明处,他们看不到暗处的观众,而观众处于暗处,他们看得见明处的演员,这样就仿佛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有着一堵无形的墙,即第四堵墙。
4. “能”与“狂言”
【答案】“能”与“狂言”是指公元14至17世纪产生于日本的综合了田乐、猿乐和其他民间技艺的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到公元19世纪后期,人们将其通称为能乐。“能”是典型的贵族艺术,具有典雅、庄重、幽玄之美,其文学剧本叫“谣曲”,以演唱为主,也有歌舞、对白,文辞典雅华丽,讲究韵律,戏剧内容多表现悲剧或正剧故事。“狂言”一词据说来自汉语“狂言绮语”,意为夸大其辞、疏狂放荡,类似于中世纪欧洲流行的幕间短剧,以诙谐、搞笑、耍闹的手法显示自身生动、活泼的喜剧特点。
5. 行头
【答案】戏曲服装的统称。元人散曲《淡行院》,描写一个演出水平低劣的戏班,有“唵囋砌末,猥琐行头”等语,可知这种称谓,在金、元时代己有。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在戏曲史上,有“江湖行头”、“内班行头”、“私房行头”及“官中行头”等类别。
6. 书画同源
【答案】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想通之处,
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述了书画同源的问题,他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
周官教国予以六书,其中的象形,就是画的意思,由此可以知道书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张彦远的论述反映了早期对于书画同源的认识。书画同源的观点在当代中国书画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民族形式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7. 虚拟动作
【答案】表演艺术术语,指表演原来需要附着实物的动作时,不用实物或者只用部分实物,虚拟地进行表演。中国戏曲中应用得最多,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舞蹈性,比如开门关门、骑马行船等。
8. 《减去十岁》
【答案】《减去十岁》是土芝芙根据湛容同名小说改编的荒诞性广播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合录制,获1987年第10届“西柏林未来奖”广播剧大奖。剧情在某研究机构局长可将“文革”中被耽误的十年作为生命的负数减去的大背景下展开。于是各个人物有了自己的计划和追求,但是导致了机构的运行混乱的局面。
二、简答题
9. 简述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关系。
【答案】(1)二者的含义
西方现代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众多的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数量繁多的西方艺术流派的总称。
(2)二者的关系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①西方现代哲学是现代派艺术产生的思想根源
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出自于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尤其是以克罗齐“直觉说”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等。西方现代哲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从美学思想到创作方法上均提供了理论根据,对现代派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和宣传西方现代哲学
西方现代派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宣传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其由于拥有众多的读者和
观众,反过来扩大和深化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
10.如何理解中国戏曲的虚拟性?
【答案】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艺术创作都需要夸张和变形。
(1)戏曲的虚拟性是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的舞台表现手段
戏曲的虚拟性是通过表演、舞台美术等手段对时间、空间进行加工,并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的舞台表现手段。
(2)戏曲的虚拟性的产生
戏曲的虚拟性的产生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低下,舞台技术条件落后,大量演出在流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很难依靠原态模拟生活,制造真实幻觉来进行艺术创作,只能通过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生活本质的内容。
(3)戏曲的虚拟性的心理基础是戏剧的舞台假定性。
(4)戏曲的虚拟性的两个方面
①对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处理灵活性上
在戏剧假定性的基础上,利用舞台手段,延展空间和时间(一个圆场,十万八千里; 几声更鼓,夜尽天明)。
②表现手段的程式性
道具、服装、化妆等舞台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已经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可以认知的虚拟环境、情绪,同时通过符号感极强的程式化表演,将情绪、叙事线索、美感等传达给观众。
(5)戏曲的虚拟性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得意(神)忘形”的创作原则
戏曲的虚拟性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得意(神)忘形”的创作原则,即捕捉描写对象的神韵和本质,不刻意追求外形的肖似和逼真。
(6)虚拟的手法解放了戏曲舞台,为创作者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
11.简述装饰艺术在造型设计中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
【答案】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艺术对于造型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秩序性装饰艺术是秩序的艺术。秩序本质上是一种规律性,是事物存在、运动、发展、变化的有序性; 而装饰表现的则是这种易为人的视觉所感受的形态上的秩序形式,无论是变化与统
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都表现了一种秩序性,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尺度。
(2)程式化
程式化即根据固有的或约定俗成的模式来进行的装饰造型。
(3)单纯化
“简洁就是美”,使单纯化成为产生现代设计美的重要因素。
(4)夸张化
夸张主要表现在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色调、肌理、图案等特征方面,将新颖、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