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653艺术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沈心工

【答案】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逢,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 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 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

2.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3. 昆剧

【答案】以昆曲为音乐载体的戏曲剧种。明代嘉靖以后,由于昆山腔改良的成功,使昆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戏曲作家开始为昆曲写作传奇。据说首先以改良后的昆曲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明代晚期,为昆曲写作传奇形成风气。以昆曲为主演唱的戏剧叫做“昆剧”。昆剧的创作与演出一直延续到现代。

4. 新民族主义音音乐

【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音乐家,一方面将发展民族文化、壮大民族音乐于本国的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一方面由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开创新的、更为广泛的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这些后继者中的音乐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和准确,并且更多的接受了同时期西欧各流派、风格的影响,在创作上同样进入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潮流中,因此很多专著将这一时期的民族乐派成为新民族乐牌。

5. 组曲

【答案】组曲是指1750年前后出现的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

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体裁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法国作曲家库泊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6. 唱做念打

【答案】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法。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7. 强力集团

【答案】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在音乐界,以巴拉基列夫和评论家斯塔索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见解和目标的小组,被称为“强力集团”或“五人团”。成员有: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的基本主张是,走格林卡的道路,写俄国自己的题材,创作体现本民族独特个性的、真实而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8. 相和歌

【答案】相和歌是我国汉代在北方兴起的民间歌曲形式。它最初产生于没有伴奏的民间歌谣、即“徒歌”。它采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乐器伴奏。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它的内容和形式均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汉魏时的大型歌舞套曲——相和大曲。

二、简答题

9. 简述舞蹈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答案】舞蹈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由舞蹈动作、舞蹈表情、舞蹈节奏、舞蹈构图和舞蹈造型构成,具体表现为:

(1)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舞蹈动作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指舞者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性动作,包括单一动作和过程性动作,如中国舞蹈的俯、仰、冲、拧、扭、“穿掌”、“凤凰三点头”、“风摆柳”以及芭蕾的蹲、屈伸等; 广义的则包括上述动作和姿态、步法、技巧四个方面。

(2)舞蹈表情

舞蹈表情指运用舞蹈手段表现出来的人的各种情感。它是构成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观众进行舞蹈鉴赏,获得审美共鸣的桥梁。社会生活中人们各种自然表情动作,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美化,就变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情。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因此,舞蹈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时,不仅凭借面部表情,而且要通过人体各部分协调一致的、有节奏的动作、姿态和造型来抒发和表现。

(3)舞蹈节奏

舞蹈节奏指舞蹈在动作、姿态、造型上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幅度的大小、能量的增减等方面对比上的各种规律,统称“舞律”。舞蹈节奏是舞蹈的基本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之一,是形成各种不同舞蹈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舞蹈表演艺术中的生命,也是舞蹈所要求的形式美的一个主要方面。没有节奏,就不成其为舞蹈。

(4)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指舞蹈表演在一定空间与时间内,对色、线、形等各个方面关系的合理布局。其中包括舞蹈队形变化中形成的图案和舞蹈静态造型所构成的画面。舞蹈构图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形象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是舞蹈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舞蹈家受不同时代社会思想、艺术流派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舞蹈构思和审美观,采用不同的舞蹈构图方法。

(5)舞蹈造型

舞蹈造型的物质材料是以人体姿态动作为媒介的,它是“活的绘画”,“动的雕塑”。舞蹈在有限的时空里,以人的动作为手段,表现出各种情、景、事、形、神、意的丰韵境界。舞蹈造型就是在静与动的相互孕育和生发中将一个个动的姿态、步法、技巧有机地连接起来,组成舞蹈语言去实现“舞以宣情”的目的。

10.芭蕾舞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答案】芭蕾的艺术特征是开、绷、直、立、美。

(1)开

①开是指腿的外开。

②芭蕾中“脚的一位”

学生接触芭蕾,最初是从“一位站立”开始的。“脚的一位”是指双脚后跟相并,脚尖向外打开180°,呈一条直线。

③开从教室的训练到舞台的表演是贯穿始终的。

(2)绷

①绷是指脚背要绷直。

②芭蕾注重脚尖表现的艺术特点

芭蕾演员,特别是女演员的动作大部分是在“全脚尖”上完成。没有好的脚背,脚尖立不起来,腿的表现力和延伸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3)直

①直是指腿部膝盖要伸直,不管是主力腿(重心腿),还是动力腿(伸出的腿),直的要求是共同的。

②芭蕾舞许多空中动作和碎步移动都要求膝盖伸直,以显出舞姿的优美和四肢的线条修长。

(4)立

①立是指整个身体直立,向上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