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819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水库规划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答案】(1)水库规划的内容

首先在流域规划中选定坝址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和勘测修建坝的各种条件,再根据水库的主次任务,考虑综合运用,分析水库的各项任务可能满足的程度,然后进行各种水位和库容的分析计算,进步确定水库工程的规模,最后估算水库工程的工程量和长期效益。

(2)水库规划的日的

①水库是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②水库规划能够充分发挥水库在防洪、灌溉、供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增强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城市的发展。

2.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实施评价制度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运行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运行过程,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既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种种信息。在这个信息运行过程中,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劣成败相关的信息是通过评价这一手段发现的,也是通过这一手段反馈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者和决策者那里。

3. 现行城市规划体系是如何体现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

【答案】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各项用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配与组织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它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对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都是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为原则进行编制的。因此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这两种规划的协调根据两种规划的层次相应划分为五级,即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应与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地级市的规划与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县级市的总体规划和一般县城以及县辖镇的总

体规划要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的村镇规划则应与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4. 谈谈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看法。

【答案】(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一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的总体安排或部署。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①耕地保护目标。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里最重要的目标,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和确保耕地总量目标实现的要求,明确规划期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扩区面积指标,占补平衡的主要指标等。

②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根据优先满足国家、省和地方重点建设项日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原则,确定重点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使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③用地结构目标。对保障各业用地的基本需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出总体要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以及规划期内各业各类用地的比例结构。

④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目标。适度开发宜农土地,把土地整理和复垦作为增加各用地供给量特别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措施,确定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数量,同时确定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规模。

⑤土地生态环境目标。从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目标,如确定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等。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依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土地规划进行的编制,主要任务包括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对用地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符合以下

原则:目的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协调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构。是指土地利用规划所采取的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总体蓝图模式、指标控制模式、用地指标和用地分区相结合的模式。

5. 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初始目标

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目标的种类; 二是期望值或达到的程度。

(2)进行日标预测

目标预测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确定预测的内容和仟务,包括预测的期限、范围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②搜集预测资料,包括初始目标确定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③选择预测的方法。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方法的选择应以资料的掌握情况、预测精度要求、预测费用承担能力及预测技术手段的可能性为依据,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④评审预测结果,主要是分析误差,修正结果。预测是对未来的推测,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其结果难兔不出现误差

(3)进行目标优化

采取某个预测方法确定的该指标数值尚不能作为规划目标,因为该指标值只是各预测对象自然演化状态下的数值,且没有考虑到指标值间的相互关联与制约。因此,要进行优化研究,以把各指标值作为个整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各指标发展的最优值。

(4)建立目标体系

即将优化后的目标指标,依据其内在联系,制定成目标实施方案。一般需满足下述要求: ①完整性,即目标体系要能反映地区开发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

②有机联系性,目标体系不是几个目标的拼凑或机械组合,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整体。

③综合效益最佳,目标体系不能仅表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效益,而应表明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6. 如何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的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当规划体系:

(1)法定图则。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的实现,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法定图则”控制性规划制度,借鉴香港和深圳城市规划体系中“法定图则”制度之经验,将法定图则制度引入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形成策略规划与法定图则相互协调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制度。“法定图则”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法定图则”代替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实施的分区管制制度,作为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性规划,可以构建出新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发展管制与发展许可方式。发展管制方式分为法定管制和非法定管制。法定管制的内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制定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制定; 非法定的管制则主要是指土地契约及指导性土地利用技术准则制定。发展许可分为经常性用途许可和特许用途许可。其发展许可依据法定图则的要求分为通常性许可(也称为经常性许可)和特许性许可。经常性许可可以不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即可直接使用土地,用地部门可直接办理用地手续; 特许用途许可必须经过原规划批准部门的认可才准许使用土地(或变更土地用途),用地部门应根据规划部门的许可办理用地手续。

7. 怎样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答案】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有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组织准备主要是成立规划领导小组、规划编制技术组以及经费的落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