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62音乐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戏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答案】戏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由戏剧动作、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构成,具体表现为:
(1)戏剧动作
①戏剧动作的含义戏剧动作又称舞台动作,为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段之一。从表现的内容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从表现手段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创作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围绕“动作”这个中心来完成。
②戏剧动作的构成
戏剧动作包括形体活动。但是,戏剧动作还包含非形体的活动。一般根据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做和怎么样做。在剧本中,剧作家的提示一般只是做什么,演员要完成动作,首先应搞清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样说。戏剧动作具有直观性、揭不性、流动性,现代戏剧把音响也作为动作的辅助成分。
(2)戏剧冲突
①戏剧冲突的地位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也就没有了戏剧,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过程中所发生的斗争,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②戏剧冲突的表现方式
戏剧冲突来源于生活,但它应比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的表现方式,具体表现为:
a. 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
b. 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c. 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3)戏剧情境
①戏剧情境的定义
戏剧情境指戏剧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
②戏剧情境的构成
作为戏剧表演的基础,戏剧情境由只种因素构成,即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一一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物关系。
戏剧情境的作用
戏剧情境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a. 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具体的行动,是人物行动的外因。
b. 情境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基础”,指的是情境中包含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所谓“条件”,指的则是戏剧演出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c. 情境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
d. 情境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在戏剧表演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式是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演员扮演角色,最重要的是要对剧本的规定情境进行深入的体验与表现。
2. “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 他们在山水画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元四家”是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四位画家,即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他们绘画艺术特点为:
(1)内容上重山水描绘,于山水描绘中寄寓人生理想
山水画讲求风格,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如倪瓒,其山水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景中多不画人,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其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画中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作《渔庄秋霏图》作三段平远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皱,间用披麻披,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的凄凉静寂气氛。而《水竹居图》则是元明文人画流行的书斋山水样式,画法严谨,水墨青绿设色,题诗楷法工整。
(2)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
如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于皴,苍润浑厚。其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窑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
(3)情调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动乱的无可奈何
画家吴镇喜《渔父图》,抒发其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是其生活理想的追求和真实写照。王蒙借《青卞隐居图》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4)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和“自娱”
“写胸中逸气”出自倪瓒《题自画墨竹》,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上不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献勤。题材多选梅兰竹菊,清秀雅致,以喻自我。用笔若草草不经意而情态生动,绘画标榜自娱,这种逸笔逸气的论点对以后的文人画有深远的影响。
3. 简要评述纪录片的栏目化。
【答案】随着电视媒体运营体制的逐渐成熟和观众群体的扩大,纪录片栏目开始形成。栏目
是电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出现的结果,它的产生是为了适应电视节目短平快的制作要求,满足电视受众群体量化、细化的需求。栏目化的纪录片,简而言之,就是电视台遵循电视栏目的工作流程而制作、播出的纪录片。
(1)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历程
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2月上海电视台第一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开播和同年7月中央一套《东方时空——百姓故事》的开播,中国的纪录片栏日自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纪录片栏目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95年起,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承受固定播出和收视率的双重压力,许多纪录片栏日面临困境,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状态也不容乐观。
(2)纪录片栏日化的利弊
①纪录片栏日化的优势
a. 栏目化的运作,是纪录片走向市场化的必要的经营方式之一
同时,市场化又是纪录片生产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栏目的固定播出时间是节目对受众发出邀请,这种形式能够拉近节目和观众的距离,使受众对栏目纪录片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利于节目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更能够为纪录片培养忠实的受众。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建立和持续,为纪录片争得了生存空间,并保证了电视纪录片在电视节目播出表中的合法存在,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兴趣,进而培养了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受众。栏目化使纪录片与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联系,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与沟通。
b. 栏目化的纪录片,作为一个栏目存在,而不再是强调单个的作品
栏目化后的纪录片在播出时间、节目时长、创作时间上都有变化。在栏目化之前,纪录片的市场往往是根据拍摄内容决定的,而在栏目里,时长是固定的,不论素材多少,最终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需要投入比较长的拍摄时间,而这样的创作要求对于栏目化的纪录片来说显然无法达到。定期定量的栏目形式要求纪录片的创作必须严格服从栏目播出的需要。栏目化纪录片除了创作时间上受到限制之外,创作空间上也受到限制。
②纪录片栏目化的弊端
栏目化虽然给了纪录片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资金、拍摄时间、播出时间的限制,栏目化的纪录片也受到了更多约束。栏目纪录片实际上就是产品,栏目化就是一种产品包装行为。纪录片节目如何包装成一种精美的产品卖给观众和广告商,这是纪录片栏目化的重要工作。
总之,纪录片为了寻求更加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其创作手法和方式都有了一些改变,如必须提供吸引受众和广告商注意力的内容,选题倾向于主流化、城市化; 在叙事结构上,更注重叙事节奏和叙事的情节性等,这是纪录片电视化生存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注重运用“故事化”的创作手法,融入大众“娱乐化”的元素,己经成为近年来纪录片创作的趋势,也是栏目化的纪录片为了迎合大众的自我改变。
4. 简述戏曲文化的多层次性。
【答案】在京戏形成的同时,各地戏曲艺人都在寻找和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形成了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