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62音乐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舞蹈的类别。

【答案】按不同的标准,舞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表现为:

(1)按风格的差异,可分为古典舞蹈、民族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自由舞)和当代舞蹈。(2)按表现形式的特点,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3)按塑造形象的特点,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

(4)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具体表现为:

①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又称“土风舞”,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人人都可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包括习俗舞蹈(节庆、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还包括交谊舞、华尔兹、街舞、霹雳舞等。这些舞蹈往往与人们的婚丧喜庆、风俗民情、宗教礼仪、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②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指的是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它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概括、想象而生成,并且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我国现代著名舞蹈家陈爱莲表演的《弓舞》、《春江花月夜》等就属于艺术舞蹈。

2. 如何理解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答案】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1)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

中国戏曲既包含时问艺术(如音乐),又包含空间艺术(如美术),戏曲表演本身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2)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

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

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千斤话白四两唱”;

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

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3)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性

从戏曲的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三——歌舞、滑稽戏和说唱,其发展的过程就是多门艺术综合的过程。现在的戏曲已经成为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文学、武术熔于一炉的综合性艺术。

3. 试述戏剧动作的构成。

【答案】戏剧动作主要由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和心理动作、静止动作、非语言的自然音响、人声以及音乐等构成,具体表现为:

(1)形体动作

形体动作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动作,也最容易被观众所认知、接受和理解。戏剧的表现必然要依赖于形体动作。所以,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剧,都离不开那些既富于形体动作又充满着精神内涵的场面。只有在富于动作性的场面中,演员的表演才华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2)言语动作和心理动作

言语行为是构成戏剧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在戏剧中主要表现为台词,又称“念白”,包括对白、独自和旁白。这些念白,本身就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

作为戏剧动作的一部分,言语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①无论是对白、独白还是旁白,都必须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内容,也就是要有“潜台词”。 ②言语还需要推动剧情的发展,展示人物关系的变化。

(3)静止动作

静止动作在戏剧动作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戏剧经常通过人物沉思默想和对话的“停顿”等静态来加以体现。

(4)非语言的自然音响、人声以及音乐

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其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西方现代戏剧从梅特林克到契诃夫、奥尼尔以至荒诞派,中国现代话剧如曹禺、老舍的剧作中都擅长运用一些无言的音响来强化戏剧动作的表现,使音响成为戏剧动作的一部分。

4. 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答案】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同画面构成了影视作品表现叙事的重要元素。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巧妙配合,使剪辑的画面更具深意。从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年诞生于美国的《爵士歌王》开始,影视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声音的介入给影视艺术带来了一次伟大的变革。在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构成主要表现为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1)声画同步

这是指声音与画面同步配合,声音配合画面表达意义,同画面同起同落,两者吻合,声音配

合画面所表现的人声、环境音、自然声等等。这些与画面同步声音有时是同期声,有时依靠后期制作声响效果。无论哪一种与画面同步的声音,都有着突出画面现场感、逼真感,消除观众与影片之间隔阂感的作用。

通常,电视新闻、纪录片等纪实类节目会常用同期声,以表现现场环境的真实,例如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的人声,采访环境中的环境音。而在影视作品中,利用特定的音乐、音响配合画面同步出现,能够起到强化画面意义的作用。

(2)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在画外,与画面不同步,此时的声音更加突出其独立的意义。例如一些影视作品中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内心独白,以引发观众联想等等。声画分立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富有活力,增添了影视艺术的艺术魅力。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属于声画分立状态下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技巧,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用这种看似互不相关的关系表现特有的意味。可以说声画对位是声音与画面剪辑上的蒙太奇手法,这种声画对位在影视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令观众画面表现之外言外之意。

5. 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存在诸多相同点的同时仍有众多差别。

(1)表现形态不同

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己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 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 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我国传统戏曲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其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

(2)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

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例如《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东方戏剧侧重“写意”。“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在戏曲舞台上,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 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 四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等。似乎有点像人们幼小时骑着竹竿就仿佛在高头大马上一样,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这种不求生活再现,而用高度提炼、夸张、美化来达到神似的方式,打破了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