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62音乐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答案】黄翔鹏先生在《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一文中对中国传统音乐作了形态学的宏观考察,认为中国占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为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它们和现代音乐之间,至少发生过三次千年一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产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就在于社会生活因经济的、政治的原因而发生的剧烈变革。在历次断层中,都有社会生活的巨变,足以引起某种失去生活依据的音乐发生失传现象。

但其演变规律体现在:断层现象促成新艺术的诞生。在某些音乐失传的同时,音乐却以形态的改变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并且逐步把传统音乐推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2. 简述秧歌剧。

【答案】(1)秧歌剧的概念

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中产生,大多是以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为基础,再广泛吸收当地的民歌、地力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秧歌剧的音乐大多采用陕北地方戏曲和陕北民歌的曲调加以填词改编。如《兄妹开荒》,以陕北民间音调为基础而创作,既有鲜明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2)秧歌剧题材

歌剧题材内容广阔,几乎涉及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反映当时解放区的生产斗争(如《兄妹开荒》),反映农村阶级斗争《减租会》以及放映根据地军民抗口和反对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周子山》《牛永贵负伤》等。

(3)作品类型

一类是形式和剧情比较简单,用叙述式的演唱表达剧情发展,如《兄妹开荒》。它们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风格朴素、演出方便,是小型的、适于广场演出的秧歌剧。

另一类是形式较复杂、角色较多、情节曲折、戏剧性强的大型秧歌剧,如《周子山》《牛永贵负伤》等。这种秧歌剧吸取了话剧手法,有较完整的情节发展,分场多、结构复杂,是前一类秧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3. 简述环境设计的含义及范畴。

【答案】(1)环境设计的含义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是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以后才逐渐产生的设计概念,是三类设计中最新的设计类型概念。协调“人一建筑一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2)环境设计的范畴

环境设计的范畴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 ①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发展进行综合的规划部署,以创造满足城市居民共同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

②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即实用、坚固和美观,是构成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目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关系。

③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是指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④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又称风景或景观设计。它巧妙地结合利用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创造出融合于自然、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室外环境。

⑤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它在一定程度上和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范围重合,主体是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陈设。

4. 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答案】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同画面构成了影视作品表现叙事的重要元素。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巧妙配合,使剪辑的画面更具深意。从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年诞生于美国的《爵士歌王》开始,影视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声音的介入给影视艺术带来了一次伟大的变革。在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构成主要表现为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1)声画同步

这是指声音与画面同步配合,声音配合画面表达意义,同画面同起同落,两者吻合,声音配合画面所表现的人声、环境音、自然声等等。这些与画面同步声音有时是同期声,有时依靠后期制作声响效果。无论哪一种与画面同步的声音,都有着突出画面现场感、逼真感,消除观众与影

片之间隔阂感的作用。

通常,电视新闻、纪录片等纪实类节目会常用同期声,以表现现场环境的真实,例如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的人声,采访环境中的环境音。而在影视作品中,利用特定的音乐、音响配合画面同步出现,能够起到强化画面意义的作用。

(2)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在画外,与画面不同步,此时的声音更加突出其独立的意义。例如一些影视作品中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内心独白,以引发观众联想等等。声画分立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影视的表现手段,使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富有活力,增添了影视艺术的艺术魅力。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属于声画分立状态下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技巧,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用这种看似互不相关的关系表现特有的意味。可以说声画对位是声音与画面剪辑上的蒙太奇手法,这种声画对位在影视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令观众画面表现之外言外之意。

5.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选秀类节目,其制作采取了抬高入选门槛、不搞海选、将评判权交予专业人士投票等与选秀节目不同的做法。您认为这种思路对节目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

【答案】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选秀类节目,在2012年暑假可谓是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大街小巷无不在谈论着节目中风格迥异的选手。与当下的其他的选秀类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以“高门槛、不海选、将评定权交给评委”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赚足了受众的眼球。以下将从三方面谈谈其制作理念对节目制作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高门槛、不海选这一陌生化电视制作理念,对于电视节目的创新起到了一定作用。纵观近些年充斥我国电视荧屏的选秀类节目,普遍存在着单一化、同质化、类型化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以2005年掀起中国选秀热潮的《超级女声》为例,首先树立了草根化、平民化的节目制作理念,通过低门槛,多回合的海选环节为有梦想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多回合的海选累积效应中,对于节目的推广、持续引起受众关注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之后所有选秀节目育目跟风,一窝蜂效仿的状况不得不使得这一制作理念陷入了俗套的境地。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恰好为同类节目的创新引来了一缕清风,使得受众眼前一亮,拓展了受众的审美体验。

其次,将评定权交给评委的这一节目制作理念对于电视节目品牌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电视选秀节目中,选手的去留掌握在大众评审手中,这种做法凸显了受众本位的节目理念,但是民主的背后存在一定隐忧,不少媒体曝光了短信投票的幕后真相,票数造假引起了大众对于节目可信度公信力的质疑。中国好声音将评定权交给评委这一做法,恰好避免了观众投票造假这一问题,反而凸显了评委的专业水准,加之四位评委的低姿态、平民意识以及真诚地给以选手意见指导,更是强化了节目的品牌塑造,二者相得益彰,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最后,高门槛、不海选的电视制作理念恰好坚守了电视节目高品质的价值观取向。以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