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体育学院学校体育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观察法
【答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根据预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计划,通过感官或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参考与考究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 班级体育锻炼
【答案】班级体育锻炼是指在课余时间,以班级或锻炼小组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领导和帮助下,由班体育委员和锻炼小组长主持会议进行的体育活动。
二、简答题
3.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管理方面有什么不足?
【答案】(1)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管理结构采用的是一种类似“直线制”的管理结构。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中,上级直接领导下级,上级的批示层层下达,下级按上级命令办事,并向直属领导汇报。这种组织结构,结构简单,责权关系明确,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管理效率较高。
(2)其缺点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少数几个人,当管理范围和业务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量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难以应付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 课余体育有哪些特点?如何根据其特点认真开展课余体育工作?
【答案】课余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相比,有如下特点:
(1)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课余体育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限制。
(2)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
(3)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学生在课余体育中,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
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起到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
(4)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国家法规明文规定的必须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
课余体育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与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
(5)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课余体育中的参与对象包括学生、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行政干部、团组织和少先
队干部等,具有群众性。
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努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6)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课余体育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是体育课直接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5. 体育教师应如何站位?
【答案】(1)教师站位与学生的距离要适当,要使所要观察的动作面与学生的排面成平等的部位,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为原则。
(2)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性质及安全等因素确定。示范的方向要根据动作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而定。动作示范的“示范面”分为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示范。
正面示范
正面示范是指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教师所进行的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
背面示范
背面示范是指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背面示范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
侧面示范
侧面示范是指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
镜面示范
镜面示范是指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镜面示范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6. 简述学校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答案】(1)学校体育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这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
(2)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多个感官均要参与工作,各种感觉信息不断传入大脑皮层的各个中枢,从而活化、刺激了大脑细胞并改善大脑的供氧量,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即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3)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对全面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7. 简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具体内容。
【答案】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自我完成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锻炼身体,虽有教师的指引和启迪,但必须亲自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由他人代替。
(2)完成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客体和参与锻炼身体的实践,虽有教师、教材和学校的各种安排,但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能动的发展自己。
(3)制约的作用
所谓制约作用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教育管理,都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又以其为检验主导作用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4)评价反馈作用
所谓评价反馈作用,是指学校的各种教育措施能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8. 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既包括物力的,也包括人力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和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和科技成果等。
(2)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发展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将全面带动体育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参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不断提高他们探求新知的能力。
三、论述题
9. 如何认识“举国体制”。
【答案】(1)“举国体制”的由来与定义
“举国体制”起初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运行机制的一种总结性评价。
20世纪80年代初,“举国体制”是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
随后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的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2)对“举国体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