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1005外国社会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活动领域
【答案】斯宾塞主张限制国家活动,认为国家和政府的过分干预会限制个人的活动自山,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妨碍社会的发展。他认为,诸如贸易法、国家宗教、破坏自然选择的慈善事业、国家教育、国家移民、卫生措施、货币管理和制造、邮电服务、港日改善和灯塔设置等,国家都不应予以干涉,应任其自由发展,由个人经营。在国家事务中,斯宾塞主张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关系,反对诉诸武力和对其他国家的侵略。他指出,国际仲裁的原则将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普遍方式。
2. 精英循环理论
【答案】精英循环论,是指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类型精英的循环。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不平等所取代。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的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层。
3. 社会情绪的循环
【答案】社会情绪的循环,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人们有时会觉得约束太严。当这种情绪控制了社会大众时,人们开始怀疑传统信仰的合理性,力图丢掉一切规则,恨不得把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一起抛弃。在这种剩遗物控制下,人们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容易产生越轨行为,不愿受传统规范的束缚,敢于向清规戒律挑战。人们甚至能容忍一些非常过分的行为,这时社会容易产生享乐主义和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社会因此逐渐变得松懈,人们衷心地欢迎自由并且尽情地享受。新的自由越受欢迎,人们就越忘乎所以地挑战社会规范和戒律。当社会准则和戒律变得不明确或者被抛弃时,人们常常会愚蠢行事,伤害他人,造成混乱。当受到伤害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就越会产生新的不满和厌烦情绪,也就是说,剩遗物又开始起了变化,应该限制。这种新的社会情绪使从前严厉的行为准则又显得合乎情理,除了恢复原有的制度外,也会形成新的社会规则,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社会情绪的循环。
4. 社会进步
【答案】社会进步,在孔德看来,在了解社会进化伟大规律时,人们合理的合作可以加快社会进步的过程。为使社会改良得以顺利和有计划地进行,必须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能走得太快。孔德意识到社会并不完全是消极地服从于社会进化的规律,人们通过合理的行动可以加速这一过程,但不能设想立即实现。由此可以看到,孔德认为社会进步有自发进步和由于人们
采取合理行动而促成的进步两种形式。为了防止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破坏,人们需要根据变化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政治行为。
5. 集体意识
【答案】集体意识是杜尔克姆提出来的,集体意识是指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它又不同于个人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模式,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这一定义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集体意识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J 清感所构成。
6. 社会关系
【答案】社会关系,在滕尼斯看来,可以把两人之间的双重关系视为社会关系的最简单形式。扩展开来看,由众多的这种你我之间的双重关系所形成的关系圈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双方或更多人出于相互帮助或其他方面要求的共同意志的基础之上的。在滕尼斯看来,“联眼”是社会关系的纯粹类型,任何社会关系都可以用它来衡量。
7. 《公社与社会》
【答案】《公社与社会》(1880-1881)是滕尼斯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学理论文献中的经典。“公社”与“社会”这对范畴,是滕尼斯社会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作者用来说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类型模式。在一定的意义上,他的整个社会学体系皆可视为在此基础上的发挥与系统化。
8. 活动
【答案】活动,指群体成员具有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逃避惩罚,追求报酬。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和评价帕森斯关于社会系统结构功能模式的论述? 其理论意义和局限性如何?
【答案】(1)社会系统结构功能模式的理解:
①帕森斯把结构一一功能理论的基本战略概括为两点:
a. 识别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b. 分析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特殊社会结构。
这就意味着结构一一功能理论起码应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进行功能分析,即揭示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关于这一点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具备何种功能? 二是它们应当具有何种功能才能保证系统协调运转? 即实然性的客观分析和应然性的评价分析。另‘方面要进行结构分析,即哪些社会结构以及这些社会结构应该怎样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或发挥社会系统的基本功能,这里仍然有实然性分析与应然性分析的两层含义。
②结构是由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构成的,结构一一功能分析就其内容或分析对象而言,势必
要研究结构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讲,社会构成要素是集体与组织,而维系集体或组织的最稳定、最重要的关系则是社会制度。集体是在特定条件中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具有地位、作用和规则等规定性; 制度是具有稳定性、普遍性的结构关系,或者具体说是具有普遍性的规范性模式。
③帕森斯通过文化观念和价值系统的内化与制度化来论述社会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内化实质是制度化的具体化,制度只有得到个人的认同才能获得深刻的根基,社会才能真实地实现了制度化。
④在帕森斯看来,社会系统中的基本结构包括:亲属结构、工具性的成就结构和分层、地域、力量和权力系统的整合结构; 宗教和价值的整合结构。
⑤分析社会结构功能和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应当抓住价值取向这个核心问题。
(2)理论意义
①帕森斯的结构理论都旨在追求宏观层面上的结构建构;
②经过帕森斯的发展,社会结构的概念己初具规模,成了一个有许多相关概念的支援系统,代表了一整套观察和分类的原则—把社会看成是若干成分之间的功能联系,而不是简单的混合与堆积;
③帕森斯把个人行动放在社会系统的不同领域中去分析,开创了从微观的角度考察宏观社会系统及其次系统同个别行动者的行动的相互关系的新思路。
(3)局限性
①帕森斯过于肯定系统中的稳定性,忽略了冲突和非均衡,并且过于强调文化系统的重要性; ②使用概念图式的方法,说服力较弱,可操作性低;
③还具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和自然主义之倾向。
10.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
【答案】(1)齐美尔试图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入手,研究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群体的大小对于个人和群体性质的影响。
(2)齐美尔认为,从方法论上说,最简单的群体是二人群体。因为二人群体是包含着无数更为复杂的群体的体制、胚芽和素材,而且二人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两个成员是多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唯一条件。在由二人组成的群体中,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构成它的两个人的性质,不存在超出个人之外的群体结构。每个人都高度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二人群体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排他险。
(3)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就变为三人群体。虽然只增加了一个成员,但群体的性质、结构与二人群体相比,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①出现了另一种独立的社会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也出现了; ②个人参与群体的形式和程度已经不同十二人群体; ③有可能在群体中创造出新的权力结构; ④即使三个人处十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彻底的民主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三人群体中仍然有可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群体的名义,对少数派施加压力。
(4)从整体上看,齐美尔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