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西方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答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所不包的全体和无限的实在,又称“绝对真理”、“绝对精神”。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之中。绝对理念作为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能动的自我,它外化于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目的和理想,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高度统一。绝对理念这个概念把逻辑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四者结合起来。
2.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答案】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由安瑟尔谟提出的一个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论证如下:上帝被设想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不仅要在思想中存在,在实际上也要存在,否则,就与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发生矛盾。所以,上帝在实际上存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在哲学史上引法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康德指出“存在”并不是一个谓词,否定了本体论证明。
3.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答案】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 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4. 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答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观点,阐释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巴门尼德以“存在”为认识对象,通过对“是”具有表述思想和指示存在的功能的分析而得出这一结论。思想的对象是存在而不能是非存在,而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而非靠感觉。在感性认识中不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该命题不仅是他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还对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答案】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其关于万物运动的变化法则的哲学观点。“逻各斯”原意是“话语”,引申为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他认为自然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因此宇宙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依据“定则”的。在一切变化
和矛盾中唯一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力一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
6. 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
【答案】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指辩证的否定。否定之否定不是没有返回到原来的肯定状态,而是达到了比原初状态更高程度的肯定,并表现了事物自身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可以归结为“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肯定”是肯定阶段,是单纯的统一; “否定”是第一个否定阶段,由于自身包含着差别而必然否定自身; “否定之否定”是第二个否定,是在更高水平的和谐整体基础上恢复统一。该阶段克服了原初的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对立矛盾,达到了更高的统一,是在更高阶段上的自我恢复。
7. 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从客观事物中为实体概念找到它的具体根据是必要的。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形式因,“四因”只有形式因与质料因。形式因规定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的、能动的、决定的因素; 质料因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因素。形式与质料相对立。整个宇宙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四因说回答“实体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构成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8. 四假象说
【答案】“四假象说”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哲学观点。他为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是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根源是认知主体的幻觉。培根把这些虚幻的假象分为四种“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个理论解决了认识论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求得真知,根本就在于消除妨碍认识的因素,而培根所提出的四种假象正是人们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碍。
二、简答题
9. 简述笛卡尔关十错误的根源的观点。
【答案】笛卡尔关于错误的根源如下所述:
(1)错误的观念是由心灵制造出来的。
笛卡尔认为天赋观念是真理的来源,外物刺激造成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但是,他认为感觉本身不会犯错,我们对于感觉的判断才可能犯错。因此,在笛卡尔看来,错误的观念是我们的心灵制造出来的。他说:“我可以说是上帝和虚无之间的一个中介,就是说,处在最高实体与非实体之间,因此就一个最高实体产生我来说,在我之中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引我陷入错误; 可是如果把
我看成分沾几分虚无或非实体,并且缺少许多东西来说,我如果犯错误,自然不足为奇。我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上帝给我的分辨真假的能力在我之中并不是无限的。”这意味着,心灵有时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误。
(2)错误的根源在于心灵的缺陷。
“我发现这些错误是由两种原因会合造成的,这就是在我之中的认识能力,以及选择能力或我的自由意志。”“意志比理智广阔得多。”笛卡尔认为意志不但不受限制,而且它还能限制判断,而判断是意志在肯定和否定之间的选择。当意志不顾理智提出的清楚明白的观念而做出判断,或者对不清楚明白的对象匆忙做出判断时,便产生了错误。错误来自非理性的意志,是由心灵自身的缺陷所造成的,那么错误的根源在于心灵的缺陷。因此,笛卡尔认为只要将意志限制在理智的范围之内,就不会犯错误。当然,他也认为在实践中,有时由于实际的需要,人们必须在获得清楚明白的观念之前就下判断,但那己经属于实践领域,己经超出了思辨的领域。
10.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想及其意义。
【答案】(1)主要思想
①结论的得出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他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但他又认为,虽然我们可以对一切存在物进行怀疑,但“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却是不可怀疑的。因为即使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仍然证明了“我在怀疑”。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然就会有一个思想者即“我”存在,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了再也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
②哲学的绝对起点
这个命题有两个部分:“我思”和“我在”。“我思”指思想活动,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而“我”是指一个思想的主体。思想是“我”的一种本质属性,“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我”只要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绝对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③本质与实体
笛卡儿说,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故我在”中的“故”表示的不是两个实体之问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说,“故”也不表示从己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笛卡儿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这就是它的本质。从自我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得到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就是说,“自我”是一个这样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
(2)意义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这一理论被视为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又作为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从而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他以此为根基构建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笛卡尔承认“存在”不是通过三段论法从思维中推出来的,只不过通过直觉的活动承认一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