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格式塔
,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如知觉【答案】格式塔意为“完形”、“形状”
中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格式塔初始于1910年韦特海默对似动现象实验的观察,认为对静止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视知觉运动现象并非个别感受的综合,而是一种全新的现象,是一种无需再分析的知觉结构,即它本身具有整体性。
2. 合取概念
【答案】合取概念是指通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值来定义的概念。如“红旗”这个概念
,即就是由“红色”和“旗帜”两个维度相加而得。这类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
相加的规则。
3.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4. 情绪和情感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5. 根源特质
【答案】根源特质是卡特尔人格理论术语。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其基础的决定个体行为的内部特质,是人格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对人格测验加以因素分析可获得表面特质,进一步分析表面特质可获得根源特质。准确识别控制行为的根源特质能较好地预测个体行为。
6. 程序性记忆
【答案】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该类记忆需多次记忆方能获得,并且可无意识地被提取。
7.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8.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二、单选题
9. 按照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
A. 任务难度
B. 任务参与
C. 被试年龄
D. 被试性别
【答案】A
【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0.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这属于( )。
A. 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B. 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 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 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答案】D
【解析】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是归因于能力,属于内部、稳定的归因。
11.考察7, 8.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答案】D
【解析】实验处理的自变量是年龄与材料,其中年龄为被试间变量,共3个水平,为7岁、8岁、9岁; 材料为被试内变量,共4个水平。所以实验处理为3(三个年龄)x4(四种不同材料)-12种。
12.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
A. 触觉适应
B. 嗅觉适应
C. 暗适应
D. 明适应
【答案】C
【解析】视觉适应主要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3.最早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观点的学者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赫尔巴特
C. 詹姆斯
D. 桑代克
【答案】A
【解析】最早明确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观点的学者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的实用性,推动了教育心理学发展。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了教育心理学的建立。
14.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自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的现象,称为( )。
A. 知觉
B. 适应
C 对比
D. 后象
【答案】D
【解析】感觉后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留一段事件的现象。后象有正、负之分。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性质相同,负后象的性质则同原感觉的性质相反。本题所描述的就是负后象现象。
15.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
A. 真动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