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9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讯息
【答案】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它是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2. 哈钦斯委员会
【答案】哈钦斯委员会即“新闻自由委员会”,是20世纪著名的学术团体。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组成。委员会用两年多的时间,对美国新闻自由现状进行了调查,前后听取了多家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以及多位电影界人士的证词和意见,在1947年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也称哈钦斯报告)。这份报告先明确了大众传播责任的原则,从根本上奠定了社会责任学说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人众传播社会责任思想的问世,也宣告了一个相较于传统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更成熟的新闻自由观的诞生。
3. IPP 指数
【答案】IPP 指数(IndexofPoliticalPre-dispositions ),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己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1940年的伊里调查中进行了IPP 指数分析,用以考察选民的政治立场和态度。“IPP 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选民的投票立场与他们的既有政治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些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票,而那些具有支持民主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
根据这一结果,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而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4. 信息主权
【答案】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国家主权面临新的威胁因素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 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5. 传播学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人民的选择研究”要使用固定样本设计?
【答案】为了全面准确地描述选民的投票行为,拉扎斯菲尔德使用了固定样本反复访问法。这是一种纵贯研究方法,颇能体现定量研究的严密性。
这种针对同一固定样本不同时期的倾向进行对比的方法可以排除因为样本自身的差异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误差,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无实验变量无关的因素(实验对象的的构成和人口统计学特征等)造成的误差,保证了定量研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怎样?
【答案】传播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它的发展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1)科学化趋势
传播学研究的种种迹象表明,其科学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积极探索传播规律的态势
传播学若没有自己的明确的对象和范围,并从它的貌似紊乱的无序的偶然的现象中探寻研究出井然有序的必然规律,那么它是不能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所以,积极探索传播规律应是传播学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②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态势
科学是有系统的能够表征的知识本体,亦即是体系化了的知识。同样,传播学也小是零星、杂乱知识的拼凑和剪贴,而是由一系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原理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③积极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
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正成为热门专业,其中以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新闻传播最受欢迎。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2)融合化趋势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于1982年在北京讲学期间就预测: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而其中传播学的研究会被格外重视,会一跃成为所有这些科学里面的基础。
传播学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不断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还要积极吸收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传统学科的长处和优点各门学科的相关成果,以不断开拓、创造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融合化趋势既反映了传播学者要对传播学研究中己有的知识和成果予以进一步系统地科学地融化、整合的态势,又表明了传播学研究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强烈渗透和合理移植所采取的一种宽容、开放的姿态。
(3)鲜活化趋势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也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了解最新传播动态,接受最新讯息资料,而后以独特的分析方式从中找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因此,鲜活化的研究态势,符合传播学研究的客观性要求。
(4)操作化趋势
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将从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传播建议或观点:①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 ②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需要分析和解决的传播问题层出不穷,这既表明传播学研究能够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反映了传播学具有解决传播问题的能力和本领。(5)分支化趋势
综观各国传播学研究的态势,其分支化的走向主要表现在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六个方面。
(6)本土化趋势
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但是,引进不是照搬,不是移栽,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引进达到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为我所用的目的。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十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8. 试述“伊里调查”的理论成果。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等人在时代一生活公司赞助下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了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史称“伊里调查”)。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但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枪弹论”的一种否定,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受互动的过程,受众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惟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舆论领袖等许多中介,在其他因素影响下发挥作用,因而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弱效果论在纠正机械的“枪弹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又在某种意义上低估了传播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