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与“正式组织”相对。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棋友、牌友、球友等形成的小圈子。非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非正式组织的划分,一般可以从“安全性”和“紧密度”两方面来考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无法达到的感情需求的满足。

2.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3. 西蒙(Simon )的有限理性说

【答案】有限理性是指:人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一种状态。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限理性的主要倡导者西蒙(Simon )提出的。西蒙认为:人类在经济的舞台上,面对了众多选择和决定,但是人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却十分有限。许多人想要依理性来行事,但却只具备有限的理性。因此他们努力消化庞大的信息,而且因为没有能力深入了解所有的可能性,于是往往选择了还算“差强人意”的解决方案。而非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主张的“最佳”解决方案。西蒙认为有限理性的理论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的理论”。他提议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

二、简答题

4. 教育预测有哪些基木的类型?

【答案】教育预测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司一以对教育预测作如下的划分:

(1)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

①宏观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人日等的联系,从全局上对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教育发展的总体预测。预测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

②微观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的局部问题的预测。它包括对学校某方面发展的预测、教育某方面问题的预测和个人教育前途的预测等。

(2)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

①定性教育预测,又称直观判断教育预测。它是根据已知的教育发展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判断和推测。定性教育预测的特点是简便、易行,而缺乏精确性。

②定量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各种数量化工具,通过建立教育预测的数量化模型,来预测教育发展的数量规律。定量教育预测的特点是预测结果明确. 但预测过程比较复杂。

(3)短期教育预测、中期教育预测和长期教育预测

按照教育预测时间的长短来分类,教育预测可分为短期教育预测、中期教育顶测和长期教育顶测。一般短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五年之内,中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五年到十年,长期教育预测的时限定为十年以上。

(4)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结合法教育预测

①单一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仅采用一种方法的教育预测方式。

②结合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的教育预测。在教育预测的实践中,使用结合法教育预测能够有效地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5)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

①单对象教育预测,是指对单一教育预测对象发展的预测。

②多对象教育预测,是指同时对多个教育预测对象发展的预测。

5. 试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答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正式群体指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内部的群体。这类组织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正式群体是建立在组织效率逻辑和成本逻辑基础之上的,按照组织的规程行事的。如工厂中的车间、班组,军队中的班、排,学校中的班级、教研室等。

非正式群体指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但是往往没有明文规定,群体成员中会自然涌现出首领,群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所调节。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感情逻辑基础之上的。如趣味相投的朋友、街道或同院的伙伴等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两者相比,在形成特点上具有普遍性、自发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前者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正式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管理过程中中,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互制约的,因此,管理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热情,不仅要使组织中的正式组织对每个学生都有吸引力,都有满足感; 而且还要善于分析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不强制性地压抑组织成员的需求,引导他们个体的需求、情感和个性合理地释放。一般可以通过组织变革创新、社会角色变换、加强交往指导、组织多样化活动、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开展自我管理、非正式群体正式化等方式,充分发挥正式群体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更趋丰富、协调。

6. 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它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新公共行政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其主要思想和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具体分析如下:

(1)主要思想

新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公平价值,认为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起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处境的人们,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2)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教育管理发展的启示

①教育管理理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新公共行政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形成,强调教育公平,顺应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指导教育管理变革的实施。可见,教育管理理论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才会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影响。

②教育管理要强调对公众需求的满足。新公共行政理论突破了价值中立的行政观念,强调公众参与、分权、顾客导向的新行政模式,要求政府对公众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这也是其能够对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管理要关注公众的需求,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教育管理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把罗尔斯的公平观念转化成行政实践变革的模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产生很大影响。观念和理论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才可能发挥其优越的效用,因此,教育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观念转化为实践模式。

7. 阐述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及当前我国教育法规有效实施的举措。

【答案】(1)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

教育法规的实施是指教育法规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教育法规实施的具体方式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