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内科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转录(transcription )。

【答案】转录是指以DNA 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转录由RNA 聚合酶催化,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

2. 组成型基因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答案】组成型基因表达是指管家基因表达。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 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

3. 启动子(promoter )。

【答案】启动子是指与转录起始有关的一段DNA 序列,一般位于结构基因端,通过与RNA 聚合酶的相互作

用起始转录。

4. 转录后基因沉默(

【答案】

转录后基因沉默(

上通过对靶标

阻抑。

5. 糖原合成。

【答案】糖原合成是指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其反应途径的限速酶是糖原合成酶。

6. R 酶。

【答案】R 酶作用于α-及β-淀粉酶作用后剩下的极限糊精,分解α(1→6)糖苷键的酶。

7. 帽子结构(capstructure )。

【答案】帽子结构是真核细胞中mRNA

焦磷酸与mRNA

常有三种类型端核苷酸相连,

形成端有一段特殊的结构。它是由甲基化鸟苷酸经通

分别称为O 型、进行特异性降解而使基因失活。即双链动物中则称为

物中一般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

干扰)。 )是指在基因转录后的水平

诱导的抑制基因表达的现象。在植

在真菌中的这种现象称为I 型、II 型。0型是指末端核苷酸的核糖未甲基化;I 型是指末端一个核苷酸的核糖甲基化;II 型是指末端两个核苷酸的核糖甲基化。这里G 代表鸟苷,N 指任意核苷,m 在字母左侧表示碱基被甲基化,右上角数字表示甲基化位置,右下角数字表示甲基化数目,m 在字母右侧表示核糖被甲

基化。

这种结构有抗核酸外切酶的降解作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它有助于核糖体对mRNA 的识别和结合,使翻译得以正确起始。

8.

次级胆汁酸

【答案】次级胆汁酸是指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内经细菌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以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二、问答题

9. 有一个lO.Og 的糖原样品,经过甲基化和水解后能产生6mmol 的2,

(1

)出现在分支点上的葡萄糖残基的百分数。

(2)每个支链上葡萄糖残基的平均数。

(3)产生了多少毫摩尔的2, 3, 6-三-0-甲基葡萄糖?

(4)如果此糖原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答案】(1)2

甲基葡萄糖即它所含葡萄糖残基数是多少? 分支点上的葡萄糖。lO.Og

糖原样品中

(2)

因为分支点上葡萄糖残基的百分数为9.72%,也就是说100个葡萄糖残基中有9.72个葡萄糖残基是在分支点上,有一个分支点就有一个支链,所以每个支链上葡萄糖残基的平均数为:100/9.72=10.3。

(3)先分析一下糖原经甲基化和水解后会产生多少种产物。糖原的每一个自由羟基可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水解后分支点的葡萄糖产生2, 3-二-0-甲基葡萄糖;非还原末端产生2, 3, 4, 6-四-0-甲基葡萄糖;还原末端转化为1, 2, 3, 6-四-0-甲基葡萄糖,但在糖苷键水解时,

基形成2, 3, 6-三-0-甲基葡萄糖。

lO.Og 糖原其葡萄糖残基的总量为

其中分支点的葡萄糖产生2, 3-二-0-甲基葡萄糖为6mmol 。此外,因为每n 个分支点残基就有n+1个非还原末端残基,但是像糖原这样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在n+1与n 个残基间的差别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可假设分支点的物质的量一非还原末端的物质的量。非还原末端产生2, 3, 4, 6-四-0-甲基葡萄糖亦为6mmol 。2, 3,6-三-0-甲基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61.7-2×6=49.7(mmol )

10.写出在柠檬酸循环中(要求写出结构式):(1)既有生成,又有释放的反应,注明催化反应的酶。(2)只有生成,没有释放的反应,注明催化反应的酶。

的【答案】(1)满足条件的反应有两个,

即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异柠檬酸脱氢、脱羧转变为-酮戊二酸的反应,以及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

酮戊二酸脱氢、脱羧转变为玻珀酰

反应。

(2)满足条件的反只有一个,即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苹果酸氧化为草酰乙酸的反应。

甲基葡萄糖。求:分支点上的葡萄糖残基的质量为162X6=972(mg ),

出现在分支点上葡萄糖残基的百分数为

上的甲基以甲醇形式脱落(其他甲基以稳定的醚存在),这样就形成2, 3, 6-三-0-甲基葡萄糖;相连的葡萄糖残

11.简述胆红素的生成及正常代谢过程。

【答案】(1)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催化下,释放出C0,形成胆绿素。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还原生成胆红素。

(2)代谢过程: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的结合而运输。血中胆红素可被肝细胞表面特异受体摄入肝 细胞,与胞浆中的两种载体蛋白形成复合物,进入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葡萄糖醛酸胆 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强,毒性低,可随胆汁排入小肠。入肠道在肠菌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酸基,还原成胆素原。胆素原在肠道下段接触空气氧化成相应的尿胆素、粪胆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肠道中约109T20%的胆素原可被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少量经血液入肾随尿排出,再被氧化成胆素,胆素呈黄褐色,是粪便和尿的主要颜色。

12.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基因工程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天然存在的蛋白质通过克隆基因大量地生产出来;

蛋白质工程则致力于对天然蛋白质的改造,制备各种定做的新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的:确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应有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应具备的折叠状态→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应有的碱基排列,可以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13.何为补救途径,有何意义?

【答案】(1)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核酸降解或进食等从外界补充的含N 碱基或核苷合成新的核苷酸的 途径。

(2)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之间存在平衡,缺少补救途径会引起核苷酸代谢

紊乱。

14.用眼较多的学生、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群等需要补充维生素A ,请解释其原理。

【答案】维生素A (视黄醇)在体内可被氧化成视黄醛,后者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这是眼球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之一:杆细胞中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在光中分解,在暗中再合成,构成循环。在循环过程中视黄醛有损失,需要从视黄醇(维生素A )得到补充。所以用眼较多的人群需要补充维生素A 。

15.mRNA 、tRNA 、rRNA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各具什么作用?

【答案】在蛋白质合成中,(1)mRNA 作为合成的模板;(2)tRNA 作为转运工具;(3)rRNA 和蛋白质结合的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部位。

16.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可以测定DNA 碱基有差异,但合成的蛋白质序列无变化,说明原因。

【答案】差异可能为非编码区或内含子;编码区差异可能由于密码子简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