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地理学806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支配效应
【答案】支配效应是指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即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是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2. 补充区域
【答案】补充区域是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即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补充区域的形成机制: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3. 通达指数
【答案】通达指数是指交通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通达指数越小,点的通达性越好,指数越大,点的通达性越差。
4. 原料指数
【答案】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5. 通达度
【答案】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6. 潜导产业
【答案】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7. 经济地理学
【答案】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特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
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它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8. 加速原理
【答案】加速原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9. 范围经济
【答案】范围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
10.文化转向
【答案】文化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11.朝阳产业
【答案】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技术的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12.组织链
【答案】组织链是组织关系系统。跨国投资建立的机构,是跨国公司组织的一部分。在管理上,它与公司内其他机构有着一定联系,尤其是与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相关的生产机构的联系更为密切。这种联系,决定其在跨国公司网络中的地位。
二、简答题
13.试述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活动的空间移动特征。
【答案】(1)制造业生产的空间移动特征
①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逐渐缩小。 ②在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相对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③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内部,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据重要位置。
(2)制造业贸易的空间移动特征
和制造业生产相似,制造业贸易也出现了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尽管亚洲除了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外,其余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区域。(3)
服务业的空间移动特征
①发达国家的GDP 中,服务业占比例较大,而发展中国家占比例较小。
②亚洲一些国家己经挤入全球20强,但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中仍占较高份额。
③当前,全球商业服务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北美、西欧和亚洲三个地区。
(4)外国直接投资的空间移动特征外国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开始上升。
14.简述区位因子的演变。
【答案】在各种类型的因子中,不同学者的关注点有所区别。其演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韦伯为代表的一派学者,以成本最低作为区位选择的基本目标,因而重点关注成本因子。韦伯将其归纳为运费、劳动力和集聚、分散因子,其后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成本因子可再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运费因子是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为区位理论成本研究的基础。而非运费因子,包括诸于劳动力、动力、水、税金和资本的利息等与投入相关的各种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 这些因子一般相对比较固定,不表现出随距离规律性的变化。例如,集聚和分散因子只与经济活动的规模等有关。
(2)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学派从需求因子出发,重视经济因子中的收入因子。他认为,正确的区位是纯利润最大的地点。因此,研究时不仅包括成本因子也包括收入因子。只有收入和成本的差最大的区位才是最大利益的区位。进而,收入大小与区位主体可能占有的市场地域大小、商品的市场价格、地域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有关。
(3)现代区位选择主要表现为接近消费地,因此,人口密集和收入水平高的各大城市成为区位选择的最佳候选地域。
15.试述相互依赖理论
【答案】布鲁克菲尔德在1975年出版的《相互依赖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宗主国的经济发展其实也是依赖于外围国家的,就像外围国家依赖它们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法进行下去。
相互依赖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某些国家有利的变化,对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不利。此外,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完全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可能是这两种影响同时存在、交织。积极的相互依赖有利于推动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和一体化,相反,消极的相互依赖则会引发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和矛盾。所以,需要有目的地采取措施和政策,对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进行干预,促进相关国家的互惠互利,化解矛盾和冲突,推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