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A. 纵向迁移
B. 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
D. 普遍迁移
【考点】学习的迁移。
【答案】B
【解析】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力一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凹透镜与凸透镜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因此,答案选B 。对于迁移的分类一定要弄清楚,理解透彻。
2. 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
A. 比较密切
B. 缺乏学业效度
C. 很不协调
D. 基本协调
【答案】C
3. 按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将问卷分为( )。
A. 个别间卷和团体问卷
B. 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C. 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D. 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答案】B
4.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他们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这属于的观点。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调和论
D. 辩证唯物论
【答案】A
5.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 派生类学习
B. 相关类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总括学习
【考点】同化学习方式。
【答案】A
【解析】派生类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派生类学习来进行。相关类学习是指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例如,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相关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总括学习。重力的概念是力的概念的派生物。因此,答案选A 。
6. 一个学生在考试时要求获得好成绩的愿望过分强烈,以致十分紧张而产生了“怯场”现象,竞答不出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问题,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线索不足导致了遗忘
B. 动机强度过低造成的
C. 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
D. 狭隘的动机造成的
【答案】C
7. 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经过长时间的转变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渐进入( )阶段
A. 自新
B. 醒悟
C. 转变
D. 回归
【答案】A
8. 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 )的中介而进行的。
A. 互动
B. 行为
C. 语言
D. 表情
【答案】C
9.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卜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选C 。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
10.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 布鲁纳
B. 桑代克
C. 皮亚杰
D. 廖世承
【答案】A
1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