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638哲学基础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感性
【答案】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 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2. 斯多亚派的普纽玛
【答案】斯多亚派的普纽玛是斯多亚自然哲学的中心概念,它是指由火与气两种能动的元素构成的精气。斯多亚派也称之为“技艺性的”或“理智的”普纽玛。普纽玛有火与气两个成分,因此,它便有一种独特的张力运动使其不断地活动。它是一种结构稀薄精致的物质本体,但也像一种凝聚力或能量般贯穿整个宇宙,说明后者的变化和持续。它作为自然、神和普遍的逻各斯,作用于质料,即土和水的元素,并将它们相结合。普纽玛在宏观宇宙和每个个别物体中都起作用。
3. 洛克的观念
【答案】洛克的观念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感知事物时、或者在反省中以内省方式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时,直接意识到的东西,一也就是说观念是理智中的感觉事项或内省事项的摹本。在洛克看来,观念是思想或感觉经验的内容,是我们所具有的关十某个对象的思想。也可以说,观念是记忆和想象的对象。洛克将观念分为两种:①简单观念,它是不能进一步分解为组成部分的观念,包括我们关于红色、痛苦和点的观念; ②复杂观念,它是由简单观念组合而成的观念,包括抽象的观念、普遍的观念、共相和某些反省观念。
4. 四假象说
【答案】“四假象说”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哲学观点。他为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是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根源是认知主体的幻觉。培根把这些虚幻的假象分为四种“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个理论解决了认识论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要求得真知,根本就在于消除妨碍认识的因素,而培根所提出的四种假象正是人们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碍。
二、简答题
5.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的核心特征。
(1)理智的性质
他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理智活动的原因在理智自身,不在外部事物的作用。因此,人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可感形式,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2)理智与可知形式
理智是形式的形式,感觉是可感事物的形式。只有可感的、有形的物体才能独立地存在,可知形式包含在可感形式之中,两者都是从可感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不同状态和性质。没有感觉的印象人们不能知道或理解任何东西。
(3)认识的三个阶段
①是感觉接受可感形式,可感形式同时包含了可知形式,只是此时理智尚未发生作用,对可知形式毫无认识;
②是想象对个别的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归类把相似的可感形式想象为一个印象,可知形式开始显露;
③是理智作用于想象的印象,把可知形式从可感形式中完全抽象出来,产生出理性概念。
6. 简述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
【答案】斯宾诺莎的属性二元论代替了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他认为神具有无限的属性,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能认识广延和思想两种属性。按照斯宾诺莎的观点,广延和思想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而不是分别属于两个实体的两种属性。
(1)广延和思想
斯宾诺莎认为广延和思想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实体的,他并不认为物体决定思想,或思想决定物体。他认为两者各有自己的样式,有形事物是广延属性的样式,观念则是思想属性的样式。因为样式的相互作用只能在同一属性的因果系列中发生,所以事物和观念不能相互作用。但是,广延和思想既然从属于同一实体,两者必然有着对应关系。斯宾诺莎说:“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因果序列与观念的因果序列之间的样式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身体和心灵
斯宾诺莎说:“心灵的命令、欲望和身体的决定,在性质上,是同时发生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同一的东西。”根据身心对应的原理,他得出了“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体”的结论,也就是说,“发生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总之,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并未突破笛卡尔的一元论。他虽解释了思想和广延、心灵和身体有互相作用和影响的现象,但又否认它们之间有互相作用和影响的实在。身心平行论只是把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转化为属性二元论而己。
7. 简述“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
【答案】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与17世纪的唯物主义一脉相承,但他们将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了人类认识的一切领域,克服了17世纪唯物主义在神学上的小彻底性,从而达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物质具有同一性。
百科全书派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拉美特利认为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他还认为心灵的运动可以还原为机械的运动,而大脑的功能就是身体的机械作用。
(2)物质具有运动性。
百科全书派都认为物质是能够自己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霍尔巴赫认为运动是从物质的本质中必然产生的存在方式。他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在运动,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处于静止状态中的物质,它们也一定在进行一种非常细微的和不显著的运动。
(3)物质具有感受性。
百科全书派都肯定物质本身就具有感受性即感觉能力,从而坚持意识或心灵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或功能。狄德罗把“感受性”看作物质的一种普遍的基本性质。他把物质的感受性分为“迟钝的感受性”和“活跃的感受J 险”,前者是无机物普遍具有的,后者是植物尤其是动物和人所具有的。
(4)物质具有异质性。
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肯定物质本身客观地存在着各种性质或特性,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客观性质。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可能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出来的,所以他提出物质异质性。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只能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所造成的结果。
(5)宇宙万物间都处于因果联系中。
百科全书派强调宇宙间的万物都处在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中。霍尔巴赫认为人完全受自然因果律的支配,“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越出自然,哪怕是通过思维,也不能离开自然一步”
8. 简述智者运动的意义。
【答案】智者运动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
智者运动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范围和影响更加广泛,把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引向社会政治领域,把哲学的主题由原初的“自然”转向人事。他们从相对主义出发,对传统的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进行批判,要求它们辨明自己的合理性。如果没有智者运动,早期希腊哲学难以继续深入发展。
①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性,迫使哲学家进一步寻求认识的标准;
②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人们反思道德的基础和准则;
③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