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996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 积差相关
B. 二列相关
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答案】D
【解析】二列相关,适用的材料是两列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
2. 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
A. 自然观察法
B. 相关法
C. 实验法
D. 个案法
【答案】C
【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其他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他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
3. 如果我们在抽样过程中存在某种偏好,则此抽样称为( )。
A. 随机样本
B. 有偏样本
C. 非系统样本
D. 独立样本
【答案】B
【解析】随机化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取并不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每一个个体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于题意中“抽样过程中存在某种偏好”,所以此样本为“有偏样本”。
4. 10名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分数的乘积之和为8.2,那么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 ( )。
A.0.82
B.8.2
C.0.41
D.4.1
【答案】A
【解析】将题目中给出的值代入
5. 下列关于样本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样本量需要等于或大于总体的30%
样本量大小不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就越小
已知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可以计算出样本量
【答案】D
【解析】一般最小样本量为30个,样本越大,真实情况越接近总体,误差越小。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
6. 已知X 与Y 的相关系数
A. B. C. D. 与与与要比的差异在 A 与B
的相关系数与均在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法推断 更显著
【答案】C
【解析】对两个相关系数进行差异检验时,必须先将相关系数转换为相应的Z 分数才能进行比较。计算过程中需知道样本量的数值,但本题未提供足够信息,所以无法进行统计检验。
7. 最基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个案法
D. 分析法
【答案】A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可以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是最原始的、应用最广的科学研究方法。
8. 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
A. 双耳分听
B. 语义启动
C. 双任务操作
D. 视觉搜索
【答案】A
【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中指向性。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9. 用统计量估计参数时,当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与参数的差值的平均数是0时,说明该统计量具有(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答案】A
【解析】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一定会有误差,不可能恰恰相等。因此,好的估计量应该是一个无偏估计量,即用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偏差的平均数为0。
10.在唐德斯(F.C.Donders )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 反应时代表的是( )。
A. 选择反应时
B. 辨别反应时
C. 简单反应时
D. 基线反应时
【答案】A
【解析】在唐德斯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 、B 、C 三种反应。A 反应又称简单反应,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A 反应
;B 反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的就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时即简单反应时(基线反应时)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B 反应时即选择反应时;C 反应又称辨别反应,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要求只对一个刺激做出反应,其余刺激则不反应,C 反应时即辨别反应时。
11.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
A.t 检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