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情绪是一种由感觉、思想、行为等综合构成的复合体验,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业情绪从字面上即可看出是一种与学业相关的情绪,具体来说是指在学校情境下,包括教学、学习等过程中产生的与学生学业相关的一切情绪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业、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业情绪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不仅有大量相关描述性研究,也有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初一新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极易产生情绪化倾向,本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根据Pekrun的认知——动机理论,选择初一新生作为被试群体,尝试通过对学业情绪的干预研究以达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及学业成绩的提升。
本研究以西安某中学初一两个班级的96名学生作为被试,在自然教学环境下进行了干预实验。研究过程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样本内初一新生学业情绪与学习行为关系研究。在两个班级发放《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通过测量所得数据对学业情绪与学习行为进行相关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取样本之内,初一新生的学业情绪各维度与学习行为均呈现出了显著相关,具体如下:消极低唤醒与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均与学习行为呈现显著负相关(P<0.001,p<0.001);另外,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除了与学习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外还可以解释学习行为24.2%的变异量,对学习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第二步,学业情绪干预实验。通过两个班级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问卷结果以及期中语数外成绩来建立干预前基线数据。之后,选择其中的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48人)进行为期6周的学业情绪干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48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实验完成后,对两个班再次进行学业情绪与学习行为的后测,并收集两班期末语数外成绩。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方案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情绪产生了显著的干预效果,在每个维度上均呈现了显著差异:消极低唤醒(P<0.01),消极高唤醒(P<0.05),积极低唤醒(P<0.001),积极高唤醒(P<0.001)。而对照班则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消极低唤醒维度上还有消极情绪增强的趋势(P<0.05);另外,实验班学生学习行为的多个维度在学业情绪干预后也呈现了显著的前后差异,如,学习自信(P<0.05),学习氛围(P<0.01),学习兴趣(P<0.01),内部动机(P<0.01)等,学习行为总体的前后测结果亦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班不论是学习行为总体或具体维度均未呈现出前后测差异;最后,通过对两个班期中、期末语数外总成绩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值没有呈现出前后差异,但实验班期中、期末语数外成绩比照结果显示具有显著差异(P<0.05),查看两班的的语数外总成绩均值则可发现,实验班的语数外总成绩呈现出了明显的提升结果,对照班则略有下降。
依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样本内,初一新生消极学业情绪与学习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学业情绪与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且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对学习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2)通过对学业情绪的干预,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并使得消极学业情绪同样得到积极地转变。
(3)通过对学业情绪的干预,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显著的积极转变,并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