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828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麦金德
【答案】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
2. 逆城市化
【答案】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们为了脱离大城市的居住不舒适性,追求纯粹的田园式居住环境,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工业选址的限制因素减少,工业企业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价格,把企业布局在中小城镇。许多大企业分别在中小城镇开设子公司和分厂,形成新的企业布局空间。
3. 国家实力
【答案】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另外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4.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5. 绿色GDP
【答案】绿色GDP 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 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6.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 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7.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般可持续发展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与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边界,是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8. 白吕纳
【答案】法国人文地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维达尔一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思想,认为人文地理学应着重研究人在地表所做的事业,并把这些事业称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事实:主张人地关系的可能论,认为人对人地关系的形成具有选择的可能和自由。著有《人地学原理》、《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学》等。
9. 集中化指数
【答案】集中化指数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相对应的统计量。其公式如右图。
式中I 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 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 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 为整个地区总产值。集中化程度指数取值范围在
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
10.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之间。I 值越大,工业在某
二、简答题
11.简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要点。
【答案】(1)马尔萨斯是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他的人口理论核心是工人的失业和贫困是造成人口增长的原因,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
(2)马尔萨斯提出两个解决人口增长的办法:
①积极抑制办法,即用饥荒、战争、瘟疫等极端残忍手段消灭“过剩人口”;
②消积抑制办法,即失业与贫困者不应组织家庭,以限制人口的增长。
(3)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实质
①把社会的人同自然生物等同起来,把特定的历史社会的人口问题看做是纯自然生物规律。同时也抹杀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制度的本质。
②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来也称为马尔萨斯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有些学者把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全归罪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并主张必须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以解决当代世界人口问题,因此称这种理论为新现代马尔萨斯主义。
12.讨论感知环境是否是旅游地的宣传促销的理论基础。
【答案】(1)环境感知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人们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与地之间的关系。
(2)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且只注重人类活动和环境后果的倾向。
(3)人们还可通过人与环境间的知觉、认知、激励及行为和行为力一式、行为原动力、决策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并融入心理因素,将地理学对行为的人的思考推向深层次领域,从而为人一地之间的协调或调控提供了又一支撑体系。它是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能论,生态论,文化决定论等重要人地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美。
13.简述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莫迪模型。
【答案】(1)莫迪模型主要观点
当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和种族状况被叠加在城市的物质空间之上时,它们应该被看做是社会主要维度的代表,它们把各社会匀质区分隔成扇形和带。
(2)莫迪模型特点
这些扇形和带状不是简单地叠加在城市形态之上的,它们是经过了与城市形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扇形和带状的构造还可能受到特定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扩张模式的影响。
(3)莫迪模型主要内容
莫迪模型提出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大部分城市中,居住分异主要受三个维度的支配: ①一个维度是社会经济状况维度。
②第二个维度是家庭状况、家庭生命周期特征。
③第三个维度与种族隔离和种族状况有关系。
14.文化的概念和旅游地文化
【答案】(1)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社会现象。
(2)旅游地文化旅游地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