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828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亨丁顿
【答案】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在其《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而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
2. 环境感知论
【答案】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对环境感知方面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对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环境感知现象在移民身上反映也是比较明显的。
3. 民间文化
【答案】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它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它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它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特征。
4. 多核模型
【答案】多核模型是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学说,由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他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遵循了以下原则:
(1)各种功能活动都需要某种特定的要求和特殊的区位条件;
(2)有些相关功能区布置在一起,可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3)有些相互妨碍的功能区不会在同一地点出现;
(4)有些功能活动受其他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舍弃最佳区位。
5. 形式文化区
【答案】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确定形式文化区,首先要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某一种或几种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把所要研究的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形式文化区中一般出现三个层次:①中心地区,或称为核心地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即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 ②外围区,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③边缘区,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
现象,是文化上的过渡带。精确划定该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勉强确定往往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然,有的形式文化区,如果在其与相邻的文化区之间存在着特殊情况,就不存在着过渡带现象。
6. 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7. 拉采尔
【答案】拉采尔(1844~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他的主要成就在于:①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②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8. 环境问题
【答案】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9. 森普尔
【答案】美国地理学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她致力于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思想文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历史的影响,强调自然地理条件的决定性作用。著有《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中海地区地理及其与历史的关系》。
10.敞地制
【答案】敞地制是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中使用土地的一种惯例。即封建领主的自营地(又叫直领地)和农民的份地都分作春种、秋种和休耕三部分,均为条田,每年依次轮作。凡休耕的都作为牧场,供公共使用。耕地在收获之后至下一次播种之前,无论领主自营地或农民份地,都必
须将田界上的篱笆、栅栏拆除,以作为牧场,供公用。敞地制残存到近代,在英国迟至十九世纪。
二、简答题
11.简述并评价文化决定论。
【答案】(1)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是一种认为个体完全由他所属文化来决定的观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它由思想和行为的习惯模式所组成,包括价值、信仰、行为规范、政治组织、经济活动等。由于这些习惯模式是通过学习而非生物习惯模式的过程就是个体受限其所属文化的过程。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因为人是通过文化在其作用,因此称之为文化决定论。
(2)文化决定论的局限
①文化决定论一味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作用,描述不同文化塑造出各自独特的人格特征。在逻辑上,己经把人格假定为文化的产物,人格是被动地由文化塑造出来的。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因与果的决定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单向关系。
②文化决定论把文化与人格割裂开了和抽象化了,把二者仅仅外在的对应起来,缺乏对二者的具体内容的分析,也没有对二者之间的具体过程的解释。
12.人口迁移有何规律性?
【答案】(1)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按涉及的范围是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 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2)人口迁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的主要规律有:
①迁移机制迁移机制改善生活是迁移的主要动力。人口迁移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非经济方面的原因。由非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只有在与经济机制一致时,才能最终巩固。
②城乡迁移律
人口迁移的本质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地域间的重新组合,或是以匹配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料为目的的人口再分布。
③人口结构律
从大范围分析,迁移人口中男性较多,女性较少。由于迁移人口的性别差异明显,在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是不平衡的。
④迁移距离律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人口迁移的数量与距离成反比,两地间的距离越近,人口迁移越活跃。但人口迁移是社会现象,在距离衰减规律作用的同时,又受到社会现象特有的复杂性的影响。
⑤圈层递补律
人口迁移在地域上有圈层性,圈层有不同的类型。
a. 城乡间
城乡间有不同的圈层,从农村、小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到大城市,是不同的圈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